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2022-02-17 09:30:00)
标签:

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

秋风辞

扫地坛

山西旅游

分类: 山西河南古迹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去年九月随北京古迹群到山西临汾盆地附近访古,八日刷保百十项,第十一篇记录万荣后土庙,第四批国保,国内仅存的本土教中大地之神信仰的寺庙。以前去过不少山西的后土庙,基本是合租式女神庙,并不是以女神为唯一主尊的大型寺庙,比如此行程中的东羊后土庙(原名是东岳庙),汾阳后土庙(原名是神母祠),仅剩一座小殿,再比如最有名的介休后土庙,也是多个尊神并列而已,都不是具有统领天下神格的后土庙。大地女神信仰经过明清时期男尊女卑的极度打压,在国家祭祀层面上早已消失,在各地方级别的神祠也已毫无地位,仅仅在山西部分地区的民间流传,并且其神格狭窄,仅限于管理妇女儿童。而万荣后土庙,虽然是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移迁建筑,年代比较晚,但是因为继承了汾阴后土祠的强大基因,该后土庙的神格非同一般。根据庙里的金代石碑记载,汾阴后土庙的布局和形制同宋天禧二年(1018)重修的曲阜孔庙基本相同,并同文献记载中的北宋其他一些大型祠庙、道观以至宫殿的形制基本一致,都属于最高级别的大型祭祀建筑群。也就是说,万荣后土庙基因强大,是后土庙类建筑群的旗舰之作,其中秋风楼的楼阁建筑是经典之作,同时屹立在黄河和汾河之畔,其高耸在土岗上的地理风水,有一楼伴两河的君子之范,我有看过飞云楼的心里准备,而秋风楼胜在最佳的地理位置,而与生带来的文化内涵又何等高远,清代搬迁的后土庙也显示出高等级祭祀建筑的规模,寺内有三座戏台同时开锣唱戏,也是祭祀级别的一种体现。

   我们到达万荣后土庙的时候已经关门,门卫开玩笑说,你们明天再来,或者用小飞机俯瞰一下就得了。最后还是答应给我们十分钟的时间参观,感谢门卫师傅的通融,我终于拍到日落时分的秋风楼靓丽的景色,可以想象汉武帝为此赋词《秋风辞》,宋真宗为此写下《汾阴二圣配飨之铭》,金代“庙貌碑”留下后土祠宏大建筑群的遗照,汾阴祀土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匆忙拍了几张建筑外观就撤了,以后可以再来看细节。万荣后土庙位于黄河东畔的一块高岗之上,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现存山门重楼、戏台、献殿、后土大殿及钟鼓楼、配殿、廊屋等,雕刻富丽,琉璃鲜亮,布局完整。这么巨大的后土庙,后土女神已经不是专管妇女儿童的身份了,而是恢复了汉代最早的统管大地万物之神的地位,大地万神之王,与历史记载相符。网上介绍,在汉代就已经形成祭祀后土女神的制度,而国家祭祀的地点正是汾阴后土祠。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据说汉至唐宋时期实行“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也就是国家级别的祭祀天地,东岳泰山为天,汾阴后土为地,对应着中国传统中所认知的“天地”最高等级的信仰神格,这是帝王一生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明清之后因为国家级别的祭祀地址的迁移,这里变没落了,后土女神的神格也下降了,本土教中大地之神格变成道教中六御中的后土圣母,被严重降低了,但总体来说,这里继承了最古老的后土庙的基因,而庙里的一些文物正是这些基因的佐证。

    1、现在的建筑布局,后土庙坐北向南,总平面呈南北长的矩形,占地面积约17600平方米,算得上气势宏伟。沿中轴线有山门、戏台、献殿、享亭、圣母殿、秋风楼结束。献殿两侧为东西五虎殿,圣母殿东侧为碑亭。山门是以三开间歇山顶为主,两侧建歇山顶便门的三门组合,后加插廊成戏台,并列戏台与山门后倒座戏台上形成三戏台的格局。并列戏台实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的两座建筑的连接。献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脊部垫板上"大清同治十三岁次--立柱"的题记。圣母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构造简洁,感觉不够档次,可能是资金有限。

    2、秋风楼,位居中轴线最后的位置,建于高台之上,楼身三层,高33米余,面宽、进深各五间,楼顶为十字歇山顶。四周围廊,正南当心辟板门一道,一、二层四面各出抱厦一间,二、三层檐下密布形制各异的斗拱承托平座。楼内檐置12根金柱,直通楼顶,柱间设额枋、平板枋联结成井筒式构架,与各层抱厦、围廊的梁枋彼此相联,形成稳固的整体结构,制作手法颇具明代风格。秋风楼辉宏典雅,挺拔秀美,为中国楼阁建筑中的佳作。与万荣东岳庙飞云楼不同的是底座为砖石结构,差点意思,砖石的城门式底座形成一道门关,据说是张仪古道通过这个关城,这个秋风楼建筑有明代的建筑风格,在明代“轩辕扫地坛”石碑上有名字的记载,应该在明代已经有秋风楼了,至于这座楼是仿造还是搬迁,还是原址就有,专家也没有定论。

3、宋刻“萧樯碑”,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二月宋真宗赵恒巡幸后土祠祭祀,驻跸宝鼎县长达一年之久,并御制御书《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该碑由5块石组成,高2.52米,通宽7.14米。从此碑可了解皇帝对祭祀的真诚度,要求将宋代的二位开国皇帝也列入祭祀名单,可见早期后土庙主尊神格与现在介绍的后土圣母并不相同,至少也具有历代帝王庙的功能,从轩辕祭扫地坛开始,可能包含汉族有历史文字记载的所有人杰地灵,所以,后土庙不是现代所传播的后土信仰寺庙,早期的后土庙是集地坛、社稷坛、民族宗祠、皇家宗祠等于一身的综合性祭祀场合,被名字耽误的古迹遗址。

4、金代“庙貌碑”1137年的《蒲州荣河县创立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庙像图石》碑,用图像和文字记载金代后土庙建筑布局,金代重视对汾阴后土庙的保护,并勒石为记。明代对该碑进行重刻和补刻,碑上都有重刻年款题记。

据碑文所记,原来的建筑布局,后土庙南北732(1405),东西320(614)。前()部六重院落是庙,太宁庙,后()部二重院落是坛,旧轩辕扫地坛,北部院墙呈半圆形。西临黄河,北靠汾水。正面入口设棂星门三座,前院为牺牲所。入内为外院三重,布置碑楼、井亭等建筑。最后两重院是庙的核心部分。主殿坤柔之殿供奉后土神,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高台基,设左右阶。正殿和后面的寝殿间以廊相连,是宋代宫殿、衙署、寺观等常用的"工字殿"式。主殿前有戏台,两侧设乐亭两座,四周绕以回廊,东西两侧分别用斜廊连接主殿。回廊以外又分隔出八处小院,每院设小殿一座。中部外围墙上覆瓦顶,四角设角楼。前后院落围墙设雉堞。围墙以外设东西两道院。院内遍植松柏。神仙仙境式的建筑群。网上有一张立体效果图。

5、元代“秋风辞”碑,秋风楼内藏有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刻汉武帝《秋风辞》碑一通。楼阁因汉武帝祭祀后土祠而写《秋风辞》碑藏于内而得名。《秋风辞》是西汉武帝刘彻的作品。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我个人觉得,在祭祀大地之神后,在大自然和时间长河的衬托之下,即使汉代帝是人中之王,也要伤感人生的短暂,记住人生最好的时刻,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老去。

6、 明代“轩辕扫地之坛”碑,题记一,扫地之坛相传在荣河县后土神祠秋风楼后河之曲,背面题记二,龙马负图之处。可见明代嘉靖年间追寻祖先遗迹的努力,并涉及河图洛书的出处。

    万荣后土庙,承载着很多历史典故,承载着早期对这块土地上人类历史的祭祀,汾阴祀土这是中华传统大地之神信仰的文物见证,再说说汉代设计的“东岳封禅,汾阴祀土”,在泰山祭天,在汾阴祭土,形成天地祭祀的完美操作,对所有帝王来说,东岳封禅是表达君权神授,代表神秘未知的天意,而汾阴祀土则表达万神护佑,代表人世间的民意,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形成天地祭祀的圆满,可惜,汾阴被取代了,明清之后变成在其它地方祭祀天地,黄河与汾河的交汇处被时代所遗忘,留个迁移的后土庙做见证。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万荣后土庙,黄河远上秋风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