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2021-08-25 09:30:00)
标签:

北社大禹庙

北社三嵕庙

西社卫公庙

赛社碑序

山西旅游

分类: 山西河南古迹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随北京古迹群在山西访古,在北社乡北社村遇见两个同批次国保寺院,相距不到百米,一个是北社三嵕庙(国7-839),一个是北社大禹庙(国7-840),在山西一个村里有两个国保也见过,比如潞城李庄的文庙、武庙(国七)也是这种情况,这种同一个批次、同一种类型的国保号“批发”行为,与早期南吉祥寺和北吉祥寺(国四)合并的做法有很大区别,一般讲、同一地点不同类型的古迹有不同的国保号,这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上一篇襄垣五龙庙和永惠桥相邻,一个是古建筑,一个是石质建筑,再比如稷山马村青龙寺和金代雕砖墓(国五),一个是古建筑,一个是墓室。而从第七批国保评定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动,给人以放水的感觉,批发国保号,在福建20多座土楼建筑合用一个国保号,而山西一个村的寺庙每座分配一个国保号,这就是建筑年份的差距,山西古建筑保存的年代就是早。

    北社大禹庙和三嵕庙的布局几乎相同,一个村有几座大庙是山西重点大村镇的日常,早期同村每个庙之间的关系和运营是一个迷,很好奇它们之间的竞争和互惠。让人更好奇的是,当天我们在平顺地区附近参观的多是本土教的寺院,除了以前去过的九天圣母庙(国五)之外,我们这次行程按顺序包括潦河头关帝庙(国八)、庄头天仙庙(国七)、北甘泉圣母庙(国七)、西青北大禹庙(国七)、北社大禹庙(国七)、北社三嵕庙(国七)、西社卫公庙(国八)、东邑龙王庙(国六),这里面没有一座是佛教寺院,都是本土教寺院,祭祀本族人历史传说人物,保佑国泰民安,这是山西历代村民的坚持和信仰,这种祭祀建筑的密集程度是其它地方见不到的,唯有山西保存下来,建筑遗迹成为国保,而祭祀仪轨和传承基本都消失了,我们仅仅熟悉关帝庙和龙王庙的主尊,而天仙庙、圣母庙、大禹庙、三嵕庙和卫公庙的主尊是谁,为什么要祭祀都不清楚,其实山西道教寺庙主尊包含更多的历史人物,就是中原地区历史传说人物的历史,以祭祀殿堂代代相传,传承了本地区历史人物的历史,相信民族的历史会保佑自己,这就是本土信仰的力量,也是千年的民族偶像,这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传承,这是在封建时期没有教育普及条件下的穷苦大众文化传承,借着道教传承的民族英雄,即使现在寺庙里仪式和塑像壁画都消失了,但随着建筑遗存的保留和庙号的存在,依然根植于民间。

   1、北社大禹庙,北社大禹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最明显的标志是山门前有一座影壁,而山门是晋东南地区最有特点的倒坐戏台,本土教的祭祀殿堂以戏楼为主,老百姓把最喜欢的娱乐方式献给寺院供奉的主尊,与神同乐,或者说神与百姓同乐,这里是村民的社交中心,展示中原几百年来的社交传统。大禹庙一进院落布局,东西长23.4米,南北宽42.3米,占地面积989.8平方米。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遗构,其它皆为清代建筑。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山门(上为戏楼)、献殿及正殿;两侧遗有东、西妆楼,东、西偏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东、西耳殿。网上有专业介绍,正殿建于高1.2米的石质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四椽栿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单檐硬山顶,灰筒板瓦屋面,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斗栱、梁架上残存彩绘。倒座戏台建于山门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歇山顶。檐下斗拱五踩双翘,每间施平身科一朵,当心间出斜昂,耍头制成龙尾形,双翘分别制成龙首和龙身,共同组成一条完整的由天际俯冲而下的苍龙。梁架结构四椽栿通搭前后檐用两柱,当心间采用移柱造。柱间阑额用圆雕、高浮雕的手法雕刻出花卉、飞禽、走兽、戏曲人物等图案,雕工细致,为清代木雕之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大禹庙里的一块石碑上,碑名《赛社碑序》,上面刻着“尝思九天圣母之神,不知仿于何人始于何时也……”。碑文记录了九天圣母庙赛社的兴起由来。人们为了感谢九天圣母,建设了九天圣母庙,把发现独辕犁的那块开阔地叫作圆神地,并仿造独辕犁制作了独辕四景车,每年都在圆神地举办四景车大赛会来欢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大禹庙对面是民俗展览馆,陈列一座高大的“独辕四景车”,就是现在恢复祭祀仪式的工具车。北社村的得名由来就和赛社与九天圣母有关。大赛会由九天圣母庙周边的东峪沟及北社等多个村组成5个大社,轮流主持。东峪沟十八庄为一社,沟外七个村结为四大社,北社独村为一社,西社与河东结为一社,南社与顶留结为一社,下社与常家结为一社,是为五社八村。现在的北社、南社、西社、下社之村名就来自于九天圣母庙大赛会结社。

 

   2、北社三嵕庙,山西的三嵕庙很多,主尊是后羿,远古时期成功解决了全球变暖的世纪难题的大英雄,山西人独特的信仰之一,传说他在三嵕山射落的太阳,用三嵕庙祭祀他,借用神灵的力量保佑风调雨顺。北社三嵕庙在大禹庙西后侧,一进院,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大殿、东西廊房、耳殿,占地面积988平方米。与大禹庙规模相当,参不多是双胞胎。现存大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建筑,大殿石砌台基高0.5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前搭牵用三柱。这种同一个村,同一种建筑规制,显示本土教之间也竞争激烈。

据《平顺县教育志》载:民国元年(1912),平顺复县后,在北社、新城、李庄等村相继成立初级小学,称为“国民学校”。民国十年(1921),平顺知县杨国垣呈请设立平顺县第二高级小学校,校址就设在北社村三嵕庙内。据民国版《平顺县志》记载,“平顺二高小”由“北社镇模范学校”改设。可见,三嵕庙办学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民国元年(1912)。这是乡村寺庙最好的归宿。

    3、西社卫公庙,北社乡西社村,现存一进院布局,东西长23米、南北宽41.9米,占地面积963.7平方米。中轴线自南依次为山门(上有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分布有西妆殿、东厢房、东耳殿,剩余建筑均已坍塌。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柱网排列采用减柱手法,单檐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昂,补间铺作每间一攒,六架椽屋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门窗装修已不存在,依其主体结构判断应为元代建筑。卫公庙主尊是唐朝名将李靖,也称为灵泽王庙,李靖(571649),原为陕西三原人,后落籍潞城沟东村。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一路上对这些乡村寺庙的参观,也感受到几年来不同的变化,寺院修整的越来越好,能顺利参观的寺院也越来越少,不记录,就很容易忘记和混淆类似寺庙的名字,需要经常强调记忆,其实北社大禹庙2017年就曾经来过了。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北社大禹庙,三嵕庙和西社卫公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