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孔水洞,北京最早的观世音摩崖造像

标签:
孔水洞万佛堂北京花塔 |
分类: 北京六环外古迹 |
孔水洞内的摩崖石刻,总体来看,经文是主角,占有很大面积,而造像反而成配角,这些经文和造像,颐和吴老的博客中有详细介绍,要借用吴老和天翔的照片,有一种感觉,现存的经文和造像不是隋代开凿的全部石刻,无法形成规整的佛教仪轨环境,这些珍贵的佛教遗迹,可能暗示了天台宗在幽州传播的痕迹,龙泉才是信仰的出发点,孔水洞本身就是幽州第一的龙泉,正因为这个巨大的“龙泉”的存在,才有佛教的龙树菩萨传经、大般涅槃经偈语、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偈语、胜经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第廿四全本、万佛法会浮雕、奇特的华塔,这些佛教基因集合在这里,让后人窥测到佛教最早的天台宗在北方的起起落落。佛教西来,由罗什系可分成两宗,一为禅宗,发展到今天几乎统治了汉传佛教,另一为天台宗,最早的汉传佛学哲学思辨,因为高冷而在中原失传。房山孔水洞佛教遗迹弥漫着天台宗的气息,据说,天台宗经过高句丽传入日本而延续。
最后说说两龛摩崖造像,两个佛龛尺寸约1平米,左边龛为单一菩萨造像,坐姿,因腿和胳膊缺损,看不出整体姿势,疑似半跏思惟坐或游戏坐,自在造像,身光和头光为火焰纹饰,自带光芒。菩萨头冠高耸,配有璎珞,腹部有曲线。菩萨底座为方形须弥座,上端叠涩三层,须弥座中间有浮雕像,为弹拨琵琶之类的伎乐人,很少见的浮雕组合。佛龛框为印度式火焰门饰,文保人员刚拓过纹样,红色墨迹未干。因为摩崖造像下面刻经中有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第廿四全部内容,推测是观世音菩萨造像,而且是北京最早的观世音菩萨摩崖造像。
右侧佛龛为5尊造像组合,四只动物,佛龛门柱为八棱柱束腰装饰,火焰门楣,没有因为佛龛小而省略雕刻细节。门外是两位神王塑像,是佛龛最精彩之处,神王脚踩神鹿,或者类似鹿的动物,想起著名的隋代“大住石窟”,我去过两次,最喜欢那罗延神王,这俩个也许是那罗延神王和迦毗罗神王,没有拿剑,而是长柄武器。头冠正中圆形,与龟兹护法神的头饰相同,没想到在北京房山孔水洞内看见简版的偶像,激动万分。主尊坐于方座,方座中间似乎有一小窣堵坡,少见,两侧为协侍菩萨,头冠可见,佛龛最前面有两只蹲狮。佛龛5尊造像大小层次分明有序,布局结构合理自然,龛小而不失细节,对于早期造像贫瘠的北京来说,要好好珍惜。其实,孔水洞石刻(隋唐)没有太多艺术性可言,民间作品,普通僧人供养,与其它隋唐著名石刻文物相比简直就是幼儿卡通作品,但是谁会嫌弃自家的孩子丑呢,做为北京本地的古迹业余爱好者,一定要记录一下孔水洞的隋代佛龛。
本文照片借用颐和吴老、天翔128和古迹寻游的博客文字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