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2017-09-27 21:21:56)
标签:

千佛洞石窟

洪谷山

金刚经

鸠摩罗什

旅游

分类: 山西河南古迹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随北京古迹群安阳附近四日访古,见识了北朝至盛唐时期中原地区小石窟的最大特色,就是石窟内不仅有佛造像,而且还有伟大的石刻佛经,就是所谓的经窟,有佛经存在的石窟。如果说佛像只是视觉艺术的传播,那石刻佛经就包含着更广泛的领域,哲学、思想、书法和社会历史,遗憾的是,这种石刻佛经的魅力被我们所忽略了。这种经窟只在很少地区出现,邺城地区是一个集中区,四川安岳地区是另一个集中区,而邺城石窟刻经的登峰造极之作在南北响堂山石窟中的某几个石窟,可惜,我没去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北涉县蜗皇宫的石窟,也叫中皇山北朝石刻,偌大的石窟,石壁没有一座佛像,全是满满的汉字佛经石刻,参观者绝大多数人视而不见,而从来不拜佛的我,突然有下跪的感觉,也许是第一次看见佛经可以这样表述,比看见佛像要震撼的多的多。

这次访古,从小南海石窟到大住圣窟,一路走来见识了佛经和石窟造像的融合,而在洪谷山千佛洞,叫千佛洞的石窟太多,必须加上洪谷山或者林州,千佛洞佛经是以石板刻字的形式安放在窟内两侧,供僧人修行和崇拜,这是第一次见到佛经的崇高地位,也是大唐时期中原僧人崇尚文化的表达方式。

说到佛经,中国佛教史本身就是一部佛经翻译和传播的历史,一般人都不会感兴趣,人们更喜欢狂热追求视觉效果的佛像艺术。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中就有《赵城经藏》,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汉译善本,金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佛教界聘请高师用三十年时间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刻印,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前后工毕。而洪谷山千佛洞内的佛经是唐代的,比如《金刚经》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比唐三藏翻译的要早,算是祖宗级的佛经,估计全国寺院的藏经楼也没有这么早期的佛经,更何况是青板上的刻字佛经,仅从时间的角度上考虑,千佛洞的佛经就是无上至宝。而鸠摩罗什的译本追求准确和汉字语义的完美结合,他首次将一个“梵文的菩萨”翻译成“观世音菩萨”,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佛教人物,他翻译的《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将汉语言与佛教传播完美结合,流传千古,他翻译的早期佛经,同样也是无上至宝。

再举例说到武功的传承,总有一本祖传秘籍,记录文字口诀的秘密,由师傅带徒弟刻苦练习,比如金庸笔下的《九阳真经》,绝世武功是不能靠祖师像传承的。在北魏统治者以皇家身份耗费巨大国力打造大型佛像石窟之后,中原地区佛教中的文化人开始追求在石窟中刻录佛经,以期代后世有更准确地传承范本。当然,刻经做的最好的是北京房山的石经山,从隋代也开始最专业的刻经珍藏,但不是石窟,而是藏经洞,秘不示人。其中只有一个开放的雷音寺,相当于一个石窟,四壁挂满青石板的《金刚经》,雷音洞被认定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殿,建成时间为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洪谷山千佛洞与雷音洞竟然不谋而合,刻经也是《金刚经》等等,而千佛洞主题是精美佛像,再加上佛经石刻,虽然体量很小,但布局完美,从雕塑艺术上考虑,千佛洞也是无上至宝。

这么难得的宝贝,从网上查不到太多考察的资料,而是一篇林州本地记者的文章,《安阳洪谷山千佛洞石窟》,介绍比较全面。根据介绍,最奇怪的是1976年才重新发现千佛洞,所以,没有更早期的研究报告。我们也没有进入石窟内部参观,石窟的门楣也盖上了铁皮,门楣上佛像和重要的题刻都没得见,只能从铁栏杆缝隙中看到里面的情况,结合网上介绍记录如下:

1、洞外东崖壁上刻“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大齐武平五年八月建”(574年)。记载了千佛洞的初凿年代,此题记为隶书,是林州市境内至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另外还有一处北齐石刻,“北方相德如来”,未见。

2、资料介绍“千佛洞外形是塔形龛窟,外部依崖砌筑为方塔形,这种继承北齐塔龛遗风的建制,在我国石窟中极为少见。窟体洞口用青石砌墙,建拱券门,拱券门上嵌半圆形石块,雕有造像龛”。我们没有看到塔型龛的外形,近看地势陡直,远看有树木遮挡,铁皮遮佛像,但是,我们能仔细看到石窟门口是用大条石砌筑,有的大条石上刻有一排佛像,砌筑整齐,不是在自然岩石上开凿的窟门,而是人工砌筑成摩崖塔龛的形状。

3、门楣东西两处题记约370字,揭示千佛洞的二次装修的巨大秘密,我们没有看见题记,隐约可见石窟内有废弃的大型仰莲石刻,没有被消除。可见北齐巨大的佛像被唐初的佛像所取代,门楣题刻内容被专家证实,现在所见佛像和佛经石刻均来自唐乾封元年(666的对石窟彻底的改造,原来北齐石窟的东西荡然无存,毁坏古迹的传统在唐朝就有了,而且非常得意,我们也高兴地接受唐代的改进,毕竟是艺术的全盛时期。

4、关于佛经石刻,西壁上方石板长125厘米,高45厘米,三方石板上分刻5000余字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760余字的《摩诃摩耶经》节文,还有2400余字的《佛遗教经》、700余字的《无量义经·德行品偈》,还有15行七言偈文,共约740字。东壁刻经内容主要是《金刚经》、《妙法莲华经》、《金光明经》等。唐代普遍重视书法,写经书法水平较高,千佛洞中这六方石经书体为工整楷书,结构点划匀整透彻,运笔灵活熟练,全篇一气贯通,造诣精湛,从中可以看到初唐楷书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我不懂书法,现场也看不清楚,回家看照片,就是觉得好。

     千佛洞的佛像没有太多的亮点,反而是千佛洞下面的刻于705718年的摩崖塔两侧的浮雕比较少见,没查到专家介绍,四幅人物浮雕,下面是天王像,上面是小弥沙和小尼姑,可能是服侍大师的,头顶像伞一样的帽子比较时髦,形象生动的唐代和尚服饰。原有的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碑,移到林州博物馆。另外,把武安的法华洞石窟的照片贴上凑个热闹,法华洞石窟位于邯郸市武安市城区西南25公里,石窟开凿于北宋年间,窟内有珍贵的千手千眼菩萨像。这样本次访古的五个石窟也都记录完毕,期待着下一次对南北响堂山石窟的参观。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洪谷山千佛洞石窟,珍藏着唐僧取经前的佛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