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寺,浊漳河八国保中唯一的深山藏古寺

标签:
龙门寺五代建筑塔林旅游 |
分类: 山西河南古迹 |
为什么这个对这个五代的建筑感到亲切。网上有很多介绍文章,说西配殿是至今发现最早的悬山顶建筑,所谓的悬山顶更接近民居建筑的模式,比较唐代寺院建筑歇山顶的飞扬造型,个人感觉悬山顶建筑要简单一点,实用性更大。我们所看到唐代的大木建筑都是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造型庄严华丽,比如南禅寺、佛光寺,多有敬畏之心。而这个西配殿的结构虽然也继承了唐代的规矩,唯独悬山顶的外观更贴近我们常见的民居住宅,少了敬畏之心,小小的建筑变得亲切可爱了。
仔细观察西配殿的整体结构,大木结构能保存1000年以上与历代维护关系密切,现在的围护墙几乎把房屋包的铁桶一样结实,托着阑额,好像要抢了支柱的承重功能。几个残留的木支柱包在墙里,剩下的支柱换成了石质的石柱,符合晋东南明清以后的建筑风格,砖石材料的大量使用,间接地延长了老木结构的寿命。同时最重要的是经常维护,保证不受到雨水潮湿侵蚀的破坏,做到这一点很难,以至于我们很少看到这样长寿的木构建筑,只能说山西在某个时间点上被凝固了,给我们留下千年以上的建筑实物。
1、须弥座(碑座),龙门寺山门左侧原来有个六根石柱围起来的碑亭,现在坍塌了只剩几根石柱子,突出石碑的重要性,明成化十六年的《敕赐龙门山惠日院重修碑记》(1479年),和赵匡胤皇帝有关,我并不关心这个石碑,而是在乎被这个石碑压在地下的老的须弥座,据说这个须弥座应该是960-983年的物件,我猜是个单层石塔的底座,与大愚禅师塔类似,八幅精美壶门雕刻,四角有转角力士像,两幅高浮雕狮子,可惜须弥座被用错了地方。
2、石经幢,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年)的经幢,是西配殿年代断代的证据之一,另一个有造像图案的石经幢是组合品,没见到说明资料。
3、关于李晏的题刻和摩崖石刻,大雄宝殿一个石柱上有金代县令李晏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来龙门寺游玩的题记。在寺外桥下摩崖上也有他的题记,很活跃的大官,据说淳化寺也有他的题记。李晏,公元(1123-1197)字致美,自号游仙野人,泽州高平人。
4、佛龛,寺外山中峭壁上,没有攀爬上去,网上有资料,明代(1470年)造像。
5、塔林,塔林是新修建的,老塔林被盗损失惨重。我看过古塔寻踪关于山西丢失老塔照片的资料,有个大型最精美的石塔被盗走了,这次偶然发现塔身的下落。其它墓塔凡是有佛像的石雕也全部丢失,现存塔林中的九座石塔(原来13座),是把没盗走的重新合在一起,从仅存的几幅雕刻中也能感受到古朴的信息。其中最大一塔为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大宋隆德府黎城县天台山惠日禅院主持赐紫沙门思吴预修塔铭,另有一塔为元代塔(1169年),沙门静公山主塔铭。
6、很遗憾没有拍到龙门寺的宋代石碑、宋建墓塔、宋雕观音菩萨坐像、宋雕观音石座等石刻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