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山门平头的年代记忆

标签:
大觉寺山门寺庙茶院西山 |
分类: 北京六环外古迹 |
在北京的西山寺庙中,大觉寺是我最喜欢去的,那里的建筑、古塔、石桥、石碑、塑像和最珍贵的银杏和玉兰等树木,都有自己的名堂,喜欢那里修旧如旧的风格,没有金碧辉煌,只有岁月的包浆,十几年前还没多少人去,那是最美好的私人时光,在无量寿佛殿月台前,和家人一起抚摸大殿古色木门的时刻,定格在记忆中。大觉寺因泉水而建寺(1068年,有北京最早的石碑之一),清水院,我们第一次来的时候记得塔的北侧有流淌着水沟,不知道是否是山泉还是水窖的存水,水温扎手的凉,住宿的人可以洗漱,没有人懂得珍惜那时大觉寺的流水,如同我们不懂珍惜自己的时光。
大觉寺现在出名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西山小寺,变成了北京旅游最著名的大觉寺,山泉水枯竭了,水流没了,人流和车流来了,每周末去寺庙的路堵塞,没有停车的地方,也不都是去大觉寺的游客,还有登山客,大觉寺是妙峰山古香道的中道入口,也是走温泉到军庄上109国道的必经之地。
网上介绍大觉寺的文字很多,再多也不够,这次只想说说山门,在大觉寺里有个寺庙沿革的展览,发现一张大觉寺的山门照片,歇山式建筑没有了飞檐,非常难看,大觉寺也有平头的年代,其实经历过的人不会感到意外,好在整体寺庙保存的非常完整,真正是西山的世外桃源,只是这个世外也不远,也有标语的印记。
大觉寺也是北京寺院中最早引入住宿,茶院和餐饮服务的文物保护单位,那时因为位置偏远而吸引那些有车的回头客,这些餐饮服务打上佛家的高雅烙印,慢慢地发展起来,几乎成为最有品味的私人会所,带客人来大觉寺消费是无上的荣光,以至于茶院和绍兴餐饮消费人群超过了大觉寺本身的魅力,原来还幻想着以后有钱了,一定在大觉寺院住上一夜,听一曲古琴,喝最新的茶,吃最有名的绍兴菜,直到有一天,在大银杏树下,有两个人对话,一个人说“你这辈子不会有钱了”,虽然不是对我说的,确惊醒了梦中人,大觉寺,何人能大觉大悟,只有两种人有慧根,一种人是拥有世界上的财富,另一种人是与世界上的财富没有任何关系,做为一个凡夫俗子,没有了装逼的资本,彻底绝了慧根的念头,没有那些禅意的古琴,没有香茶食欲享受的欲念,再来大觉寺反而觉得轻松多了,能看到元代的建筑遗存,更喜欢大觉寺了。
那只猫对新油漆的门窗背景很不满意,太新了,如何梦回大辽。后几张是小糊涂仙的老照片,下次去记得找找取景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