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五条胡同,东四的“沈碧楼”

标签:
东四五条东四六条东四胡同沈碧楼 |
分类: 北京人身边的古迹 |
趁着帝都不冷不热的时节,开启胡同穿越的模式,开始在东四头条到十四条的拉练训练,刚走到三条西头,看到那家老卤煮还在营业,吃了一小碗,味道不如从前,但这样破坏了拉练减肥的原则,只好改成饭后散步的科目,随机应变心情大好。
东四一带几乎没有寺庙的遗存,俗话说北京城东富西贵,西城贵人多,贵人尊重传统,所以,西四附近保存了传统寺庙的遗迹,东边富人多,为富不仁,暴发户没文化,所以,把寺庙的产业都变成了私人住宅,东四一带没有寺庙。我不喜欢转北京的四合院,是因为不喜欢新的四合院,四合院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也失去了生命,注定成为遗迹。
东四胡同一带的老平房建筑都很大气,普通的住宅放在乡野就是大庙的主殿,更别提王公贵族的宅院,建筑级别很高,可惜原始建筑越来越少。资料上显示,东四五条有水月寺,东四六条有吉祥寺,东四八条有正觉寺,承恩寺,还有十二条的地藏禅林,十三条的慧照寺等,民国时期的五头庙,太神庙,金太监庙等,现在基本都无从考证,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找到藏在民居里的单一遗构,网上都销声匿迹了,查不到任何信息,可能搞文物登记普查的朋友知道来历。
看1926年东四胡同的地图,比现在要简单很多,东四四条和东四六条是笔直的胡同,唯独东四五条胡同太特殊,不仅自己拐了大弯,还在五条的区域里分布很多小胡同,最中心的地带是一个小方城,正是这个方城建筑的存在扰动了整个五条胡同的布局,现在这个“U”型的胡同名字叫”铁营南巷“,属于东四五条胡同中的小胡同,明清朝代是什么原因形成现在的布局,我查不到资料,只是说民国的徐世昌在附近住过,有过家庙或书房类的建筑遗存,是不是这个建筑也无定论。
当我走进这个二层楼高的老建筑有点吃惊,能看到大木结构,歇山屋面悄然屹立,可惜不能进到正面和里面参观,仅仅看到背景就可以断定不是民宅,不是普通的殿堂建筑,遇见楼下的大妈,她说楼上有单间房出租,看来这个建筑被分割出租为民房了,大妈不知道这个房子的来历,说有人想全部接盘修建,后来又没钱修不起了,附近的老人也不知道这所建筑的历史。
从网上查到建筑的正面照片,有点类似南城的“沈碧楼“书房,网上说,徐世昌在京私宅位于东四五条胡同附近的北豆芽菜胡同六号和三十三号,大院内有“归云楼”、“书髓楼”、“弢斋”等书斋。关于民国总统徐世昌故居,据徐世昌的侄孙徐延冲先生在《名人与故居》书中讲述,旧为铁营胡同3号,现为东四六条甲44号的166中学所在地,才是徐世昌的故居。书中说徐世昌于1909年入住铁营胡同,“这所宅院占地十八亩,前后四个院落,中部是清幽淡雅的大花园。这里是属于徐世昌私有的第一处宅院,也是他寓居北京的最后一所故居”。徐世昌于1918年10月10日出任民国总统,于1922年6月2日卸任,当天离开此宅去天津隐居。现在166中学院内还留有几座当年徐宅的老房子。
徐世昌儒雅的才华令人敬佩,贵为大总统也是历史的匆匆过客,在北京只有短短的几年,对于建筑来说也是飘然过客,所以,这个独特的方城,还是个迷,这个独特的中西合璧楼,虽然远不及王府建筑的富丽堂皇,也算是平民建筑的气质帅哥,没有“沈碧楼”厚重的内涵,也算是民国私人书房的顶级作品。
当我用手机拍摄时,狂风大作,透着该建筑的积压百年的委屈,我还会回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