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娘娘庙,城子山山顶有神灵

标签:
娘娘庙城子山海淀娘娘庙山顶之庙 |
分类: 北京人身边的古迹 |
有一天,我从老望京楼,穿过小五台,蘑菇帚站在天宝山的山顶向北望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座孤立的小山峰,山顶上竟然长满了松柏,奇特的是有一排高大的松柏从山顶一直顺倒山下,如同铺了一条上山的天梯,仿佛在接引上山信徒,在山顶的树木之间有古庙的影子,远远望去好似一幅儿时理想的山水国画的画卷,高耸入云的山顶上,有一座神仙一般的小庙,里面住着世外高人,正在喝茶下棋,等着有缘之人来探访。
查一下山名为城子山,算起来有三绝,一绝是山峰三面是平原,显得高陡险峻,北京的西山,多是山连着山,面临平原的山都平头矮小,望儿山,显龙山,等等,唯独这里有会当凌绝顶的气势;二绝是山顶有古庙,北京西山一般的庙建在山根或山腰中,方便修行和生活,建在山顶的是气象站,通信塔和防火瞭望楼,连最有名的妙峰山寺庙也是在群山环抱之中,其建筑也全是新的,而娘娘庙保留在山顶的古建筑是无梁架砖券穹庐顶,实在罕见,三绝也是本人认为最绝的,山顶上都是松柏,寺庙内的一棵古柏树直径超过半米,不是神灵是什么,我虔诚地祭拜这位神明。北京西山多是秃山顶,光光地没有生机,只有这里的山顶是一撮毛,在冬季的夕阳下,飞鸦环绕,有神秘古堡的魅力。
我从网上下载了一幅山水画,简单修剪成山顶有座庙的样子,还不过瘾,午睡醒来,山顶之庙的影子挥之不去,索性去一趟,了了参拜神明的心愿。
明天就是38节了,娘娘庙祭拜的都是中国传统中的女神,是几百年来女性的精神寄托,资料说有三进殿,一进殿是娘娘殿,已经没有痕迹了,二进殿是斗姥殿,道教中的女神,只留下两侧的山墙还在,三进殿也是最高的建筑群,是碧霞元君殿,三间建筑屹立在山顶,但它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那颗古柏树,真是顶天立地,而不远处有他的同伴,已经被雷劈断而开始腐烂,我祈祷那个顽强的古树,有避雷措施保佑你。
感谢有孔铜钱先生的博客和水木社区的介绍。摘录:
“城子山娘娘庙,也称东岳娘娘庙,建于明代,清朝重修。至于娘娘庙所祀何神,不得而知。相传早在辽代,此地即修建了辽王行宫,元代,此地系忽必烈的女儿修行的紫宸宫。庙以此得名也未可知。
庙正殿及配殿不仅有传统工艺十分精湛的“覆黑琉璃瓦绿剪边、筒瓦调大脊带吻兽及垂兽的大式做法”,而且殿内有“无梁架砖券穹庐顶”,中间部分为石雕蟠龙藻井。不过俺们拜谒的驴人无不感叹:其未用任何木料的特色建筑在北京古迹中极为少见,然而却如此沧桑,任其毁损……
娘娘庙依山势,层层而上,分为三层。山门有清圣祖玄烨所书“金光普照”匾额。第一层是娘娘殿,早已无存。第二层八十年代拆毁。第三层东岳神祠,面阔三间,殿顶覆紫色琉璃瓦,东为药王殿,西为财神殿,配殿皆饰以砖雕窗扇。院内古柏参天,院后悬崖百丈。
城子山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海拔325米。山南部有一鞍部与天宝山(即老望京)北麓相接,其西、北、东北均与平原接壤,呈孤峰特征。清康熙、乾隆曾游览此山,并留诗题额“金光普照””。
埤堄栖绝顶,当年曾一攀。
欲陟虞众劳,望寄霄汉间。
山下多果树,秋实市闠闤。
山上有古寺,花宫龙象间。
底事护卿云,羲画题檐端。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六·郊坰西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