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86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2/28/20/23/120671554bbg213.jpg
婺源思溪村的一个老宅,白眉小导让我们仔细看着一个小院的木门,聊斋中的女鬼就是从这扇老木门的中缝中飘进小院,月上柳梢之时来幽会意中的书生。
当地人因为在这里拍聊斋而夸口,为什么在这拍聊斋呢?2002年8月8日有一篇文章说,江西婺源发现《〈聊斋志异〉跋》,“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最近发现两篇《〈聊斋志异〉跋》。蒲松龄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保留在思溪村俞姓族谱上的《跋蒲留仙聊斋志异》和《又跋》内文分别为259字和183字,竖排木刻印刷,均为文言文,没有标点。文笔流畅,字迹清晰。《跋》云:“或者事以文传,境由心造,或赏其文之藻丽,或传其事之离奇。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焉。此淄川蒲留仙先生志异所由作也。”《又跋》云:“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以嘲风弄月之笔,写山魈木客之情,铸禹鼎之斑斓,穷地狱之变相……有简峭如柳者,有博奥如韩者,有浩瀚如苏者,有俊逸如欧者,有纵横奇伟如龙门者,有坚厚博大如盲左者,最奇妙,则短篇,自具章法”。两篇《跋》作者署名“文杰”。据该村收藏者俞协祥介绍,《跋》作者是该村俞姓第38世祖俞文杰,俞文杰是蒲松龄的同窗,一同参加过科考。有关专家认为,两篇《跋》的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对于研究蒲松龄的思想、艺术风格和写作手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原来这里和聊斋真有联系,我总感觉这些木制的老屋,和那些被砍了头的精致木雕,都附有一定的神灵,当你身在其中,心里隐隐有挥不去的鬼魅情结。这些老屋有的被整体拆迁到景德镇或其他地方,几年前我在北京工体的一个项目就是安装从南方整体拆过来的樟木老屋,气势非凡,是明代建筑的无价之宝。被老板用来做高档茶舍,老屋里的神灵不知到北京会不会水土不服。现在当地更多的老屋被空置,慢慢地腐烂变质,只有老人和穷人在坚守着,但凡有点银子的人家就盖新房,搬进水泥砖头的建筑中享受。可惜这些老屋,在城市里也许是万贯家财,在婺源,是水中望月。
我们最后参观老屋的主人是80岁的老太太,可以看出年轻时是何等的美人,在和她的交流中,老太太坐下来哭了,无奈地望着老人不知说什么好,她念叨的语言听不懂,我们安慰的话她也听不进去,原来他的儿子去年先走了,家里没有继承人了,墙上男主人都成了照片,老屋她也照顾不过来了,自己前几天突然跌倒,是那边的人在叫她。其实她可能是小中风,生活全部要自理,老人有些绝望。望着空旷的老屋,爬满青苔的天井,我们无语。
聊斋的无奈还在继续,深夜,你家的门缝中会飘来什么?
http://182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2/28/20/24/120671633bfg213.jpg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2/28/20/27/12067105dd5g215.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