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们是第一个来到塔尔寺,门没开,我们站在门前的广场上与塔尔寺相邻的藏医院合影。一个藏族服饰的小姑娘走过来,问我要不要导游,我反问到“能和你合影吗?”,她爽快地答应了,合影结束后,她成了我们的导游。尽管这里商业气息很浓,但对内地来的游客还是有异族风情,特别是藏式寺庙和虔诚的信徒。
以下文字内容是转贴(照片是原创),只有去过塔尔寺的人看,才明白导游介绍的真谛: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9/28/20/22/115e6e527c3.jpg
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9/28/20/23/115e6e8d12c.jpg
塔尔寺先有塔后有寺,是黄教始祖宗喀巴大师的诞生之地,并且宗喀巴大师自十六岁离开青海进藏求学直至成为黄教的创始人,却再也没有回到过这里。而他的母亲在生他时流过脐血的地方发现长出了菩提树,就用石头将树围起来。之后,崇拜的人们在石头、树的地方建了塔;再后来,建了寺。这就是塔在寺中,树在寺中的原因。
一进寺院大门,最惹眼的是八座白塔,代表着释迦牟尼平生的八件大事:莲聚塔 — 出生时走七步,步步生莲花;四谛塔 — 宣讲四谛要义;和平塔
— 平息争议;菩提塔 — 悟道修成正果;神变塔 — 降魔;降凡塔 — 重返人间超度众生;胜利塔 — 战胜魔军;涅磐塔 —
圆寂。最后的涅磐塔是没有任何修饰图案的,代表着纯洁。
藏传佛教的寺院布局同汉传佛教的寺院有明显的不同,不像汉传佛教寺院都是以大雄宝殿为一中轴线,一路过去。藏传佛教寺院中,各经堂和佛堂位置上没有任何关联,好像人们觉得应该再建一所经堂时,便在空地建起。大金瓦寺和小金瓦寺就离得很远,并且不在同一经纬线上。
小金瓦寺建于1692年。据导游讲,寺顶用了36.8公斤的黄金修饰。里面供奉的护法神用黄绸遮面,一是因为护法神面目狰狞,怕吓坏妇女和儿童;二是由于信奉的人们不愿让神被凡间的浊气所污。院墙上的壁画崭新得如同昨日刚刚画上去,实际上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导游说那是用珍珠、玛瑙磨碎后制成特殊的颜料画的,所以画才能二十一年鲜彩如初。画上的护法神的三只眼始终在注视着你,无论你走到那个角度,只要你能看到她。传说护法神原来是个美貌的却嗜血的女魔,后被释迦牟尼点化终成正果,于是自己改变了模样以警世人。
护法神的右后方有一匹白马的塑像,据说是为了纪念那匹曾经驮着九世班禅用一天时间从西藏赶到这里的白马。小金瓦寺院内的牛、鹿、羊等动物标本据说已经有二百年的历史;院中的香坛一为方,一为圆,代表地方天圆。
大金瓦寺便是早先说的宗喀巴大师脐血洒地长出菩提树的地方。那座在殿中的塔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纯银铸成,上嵌三千六百颗珍珠。殿内的树没有看到,殿外的三棵菩提树叶绿荫浓,说是由殿内的那棵树的气生根而长成;殿外的树汲取着阳光雨露,又将养分输送给殿内的那棵菩提树。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9/28/20/24/115e6ea959b.jpg
1717年建的祈寿殿供奉着释迦牟尼。当时是为祝七世达赖长寿而建。殿中的檀木雕刻精美无比,而整个建筑据说是无钉结构。释迦牟尼塑像前还有三座小佛像,分别是燃灯佛、如来佛和弥勒佛。
十八幅精美的堆秀悬挂在大经堂内,一幅一罗汉,共十八罗汉。眼睛是黑珍珠,牙和指甲是用象牙镶成。导游说当时留下来的堆秀,世界只有这十八幅了。除此之外,刺绣的唐卡也有百年的历史。堂内的一百六十八根柱子用藏毯包裹着,是为了六百佛门中人在此诵经时吸音。堂内四周满是经书,另有一千佛龛,供奉着一千镏金铜佛,是宗喀巴大师。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9/28/20/24/115e6e7b1d6.jpg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9/28/21/1/115e6ede77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