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二)

(2010-05-22 20:53:41)
标签:

挪威的森林

脑海

木月

永泽

村上春树

文化

分类: 文艺

村上春树笔下描绘的支离破碎的画面在我脑海盘旋,却又如此完整地触动我的神经。我便不能停止手中的笔,如夏日不能停止的江南的雨。

这部村上春树三十七岁写的小说,描绘的却是十七岁到二十岁的记忆。村上春树在小说后记中写道:“这部小说可以献给我离开人世和仍在人世的几位朋友。”我觉得村上春树是有着那样的经历的,十不离九,否则每一段记忆,每一个人物,不会那般真切,那般迷幻,那般令人窒息,那般令人伤悲。

 

两年前,我也读过这部小说。只是当时,除了觉得小说的笔法很特别,有几段场面很直白之外,无他。而现在,我细细读,时不时便会被书中的某个句子所触动。两年的时间里可以发生很多事情。

小说中的“我”——渡边,有着许多奇特的经历,还遇到很多奇特的人。木月、直子、绿子、玲子、敢死队、永泽、初美,一个个都是那样的鲜活,如是我们曾经相遇而又流离的朋友,又仿佛那就是自己。读小说,就是借小说回忆曾经,就是在重温自己的故事。

 

我不知道,一个日本的作家,一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大洋彼岸的那些故事,是怎样能够打动今天这个少年。或许正是因为书中的渡边和今日的我,都恰好是二十岁,从十七岁走过来的二十岁。

少年人总是孤独的,孤独地成长着,和一些同样孤独的朋友。这样的心情,他人自然难以感受。然而我们都要在这孤独中成长,一步步去摸索,去领悟,关乎世界,关乎社会,关乎人生。尽管如同脚踏泥沼——“一只脚从这边抽出,另一只脚却陷入下一个泥泞,而且不知道会走向什么地方”,但我们都在试图诗意地生存,自由地生活。

人的少年时期,总是会迷茫。回望那一段青春,一如渡边脑中的支离破碎。我们活在这个时刻,而潜意识却停留在某个十七岁的记忆。我们试图拒绝成长,但时间在拉扯。在浑浑噩噩间,我们便走完了这一段岁月。而其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像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我们的脑海里盘旋。如同幻想,却真切地发生过。曾经亲历,至今却如此陌生。今天看往昔,便像是一个旁观者,越发冷静。就像小说中的“我”,娓娓道来,却举重若轻。

 

或许这部小说受很多人欢迎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真切地敲醒我们沉睡了的某段感情,让我们感慨,原来我们都曾经那样地迷茫过探索过与成长过。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都牢牢固固地刻印在了我们的人生,我们试图把它忘记,却总会在若干年后的某个似曾相识的场景,忆起那些或纯美的或荒诞的画面,如在昨天。就像渡边,在三十七岁的飞机上,听到的那首《挪威的森林》。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心是涌动的,我的笔却是无力的。我便且搁笔,任这无尽思绪,继续肆意地在我的脑海翻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