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立健全舆情管理机制的建议

(2010-03-02 23:45:02)
标签:

杂谈

分类: 2010年两会

 

建立健全舆情管理机制的建议

民进四川省委常委、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多样化、思想活跃,伴随着转型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繁,严重影响了社会有序发展和民众正常工作、生活。而互联网时代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网络传播特点,使得网络成为人们发表意见最重要的平台,一些事件经互联网的放大,能在极短时间内凝聚共识,发酵情感,诱发行动,从而影响社会,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为减少摩擦,缓和矛盾,降低执政风险,当务之急是建立并完善社会舆情管理机制。

一、建立专门的政府舆情汇集机构。通过在政府内部设置专门的舆情汇集机构,招募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来负责社会舆情的汇集工作,并制定精细的工作规范,明确权责。一般情况下,舆情的汇集都由这个专门部门负责汇总,独立运作,在遇到大型或者疑难社会事件,需要多部门统筹协调时,由相应部门提供协助。

二、建立健全各类舆情汇集渠道,使得政府能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有效地获得民众的态度、意见和建议,而民众也能通过有效的渠道,畅通无阻的向政府表达态度与观点。首先,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汇集民意并将民意有效传递给政府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大代表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社情民意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和资金保障,当代表和委员们需要时,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全力配合、支持他们的舆情汇集工作。其次,健全信访制度,全面发挥信访制度的功效,使政府及时了解到一些尚未浮出水面的潜在危机和错误,为群众提供倾诉渠道,宣泄不满情绪,及时进行解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第三,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研制度,群众接待日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等,开辟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多种渠道,及时捕捉舆情。第四,善于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舆情。

三、建立完善社会舆情干预机制。社会舆情干预机制是指国家管理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对舆情进行引导和调节,目的是影响公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使舆情朝着有利于大局、有利于和谐的方向发展。首先,强化信息公开意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政府如果想干预社会舆情,必然要求其把自身的政策、措施和立场及时向民众公开,使民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自觉支持政府行为。其次,加强与民众的信息互动。如借助互联网建立网站、BBS等舆情运行平台,人们可以随时在这些平台上发表意见、举报贪腐、参与评论,政府可设立网络发言人制度,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解答问题,这种相互之间的交流即是一种良好的舆情干预形式。第三,依托大众传媒,同时加大对媒体发布社会新闻的监督、干预力度。政府通过诸如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来报道自己的观点、立场,以一种主流的、代表性的意见来影响舆情。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媒体发布行为,禁止媒体歪曲乃至捏造事实、误导民意的报道,健全应急机制,如出现不实传言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应主动、及时、公开澄清事实,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

四、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应对机制的建设。据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38亿,稳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入,已成为民众爆料和集结舆论的最大平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重大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而传统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报道,经互联网的放大,会迅速凝聚民意,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因而及时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并且进行良好地控制引导,对于政府治国理政起着越来越显著的正面作用。建设网络舆情的监测应急机制,就是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从而实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建议:政府应建立专门机构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将最新情况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同时对收集的内容进行判断和归纳,筛选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论,并及时做好应对预案;当网络舆情变为现实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后,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按照预案采取行动以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