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2025-11-18 08:26:00)
标签:

建康故城

酒泉郡表是县

“三城三郭”格局

汉唐边疆

杂谈

分类: 陕甘宁疆
骆驼城曾是古时西通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西晋十六国北朝时期为河西健康郡治所,唐代中央政权在此设立健康军,隶属于河西节度使。至明朝初年,已是“龙荒朔漠之区”,遍野荒草,成为骆驼客放牧的天然牧场。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遗址外貌呈长方形,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面积29.92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代文化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现存遗迹有城墙、马面、瓮城、腰墩、角墩、古井、夯土台基等。遗址轮廓清晰、结构完整。古城分为南、北两城,两城中间由腰墙隔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一名始见于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二年(1735~1737年)编撰的《重修肃州新志》记载:“骆驼城,在城西南四十里”,“按此即建康故城,骆驼城乃俗名耳”。有专家认为,骆驼城废弃后,遗址周围成为游牧场地,可能用来圈养骆驼,因此得名。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的前身是两汉时期的酒泉郡表是县。公元180年,这里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治所被迁移到了摆浪河南岸。到了前凉时期,这里被改称为建康郡。公元397年,沮渠蒙逊在此起兵反凉,建立了北凉,定都于此。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这里出土了大量魏晋画像砖、猴形木印、彩绘木马、汉晋简牍等珍贵文物,轰动了考古界。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明代诗人沈青崖过高台时曾留诗:“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两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泥穿曲巷,白鸥冲雨过横塘。当年画舸中流处,谈笑行兵寄羽觞。”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作为都城,骆驼城分为外廊、宫城、皇城三层,功能分区合理;作为古代军事工程,瓮城、马面、敌台、角墩、城垣等设施一应俱全。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南城有三面开门并筑有方形瓮城。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397年,北凉政权建立,以建康郡为都城。建康郡经历前凉、前秦、后凉、北凉、北魏、北周,于隋代撤其建置。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是古代丝绸之路联系甘州、肃州的中转站,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由此往北20余公里,可经黑河正义峡,直达居延;向南10余公里,经祁连山,可进入青藏高原。汉晋时期,河西社会局面相对安定,骆驼城实现较快发展。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作为卢水胡政权最早割据的军政要地,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十六国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事实。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4世纪以后,自西域迁徙而来的众多粟特人落籍河西建康郡,活跃在骆驼城一带。如,《周书·史宁传》记载的凉州刺史史宁,新疆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载的史祐孝,宁夏固原出土墓志记载的史索岩,《唐书》记载的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均是魏晋至隋唐时期落籍建康的史姓粟特代表人物。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周围规模庞大的古墓群,以及出土的精美丝绸、墓葬壁画砖和纪年简牍文书,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以及河西社会的重要资料。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西南角有一个俗称“宫城”的小城,南北长132米、东西宽79米。城内有古井一眼,还有一眼深5.7米的砖砌水井,可见唐代这里的地表水位在5米左右,而如今骆驼城周边的出水层在34米左右。千余年间,地下水位下降了30米左右,水源枯竭也与骆驼城的废弃密切相关。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北城俗称“皇城”,南面正中筑有方形瓮城,开东、西向城门,与南城相通。城垣四角均有方形角墩。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现存城墙基厚6米、残高2.5-7.5米,保留角墩、瓮城及黄土夯筑防御体系,呈现典型汉唐边郡城池格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在唐代,健康军作为一处军事重镇,驻扎在此,统领着5300名士兵和500匹战马。然而,在大历元年,甘州不幸被吐蕃攻陷,健康军也随之在史籍中消失,失去了踪迹。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城址内清晰可辨的“三城三郭”格局——内城、瓮城、外城层层拱卫,官署、佛寺、民居分区俨然——正是帝国强盛时期边疆治理与城市文明的鲜活标本。那厚达六米的夯土城墙,浸透着戍边将士的汗水与决心,是帝国意志在戈壁上刻下的不朽勋章。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夯土城墙的累累伤痕,或许暗示着金戈铁马的最后一搏;而城内水井的淤塞,又仿佛诉说着生存根基的悄然断裂。这巨大的历史悬疑,如同戈壁旷野上吹不尽的风,引人无限遐思。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伫立在颓圮的城垣之上,四望是无尽的苍茫。风掠过耳际,仿佛送来隐约的驼铃与胡笳。流沙之下,深埋的不仅是街衢与坊市,更是一段被尘封的汉唐边疆史诗。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的存在本身,便是对“西出阳关无故人”苍凉意境的雄浑注脚。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甘青环线41: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