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环线08:武威天梯山石窟

标签:
泪渠蒙逊凉州石窟黄羊河水库祁连山脉杂谈 |
分类: 陕甘宁疆 |
天梯山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位于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中路乡灯山村,快到石窟有天梯山可以登,我们就先上来看看。

山上的观景台,是欣赏美景的好地方。

天梯山石窟所在的祁连山脉支脉,山势雄伟,景色壮丽,有“天梯积雪”的自然景观,是凉州八景之一。

来到山头上,意外的是,本来可见的黄羊水库,居然不见了水。黄羊河水库是武威市黄羊河上的中型等年调节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28平方公里,总库容5644万立方米,是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发电及旅游功能的中型等年调节水库,

水库始建于1958年4月,1960年11月蓄水,历经1973-1980年渗漏维修及2003年三类坝除险加固。不知道我们面前的是不是又有新工程。


山上的观景台,是欣赏美景的好地方。

天梯山石窟所在的祁连山脉支脉,山势雄伟,景色壮丽,有“天梯积雪”的自然景观,是凉州八景之一。

来到山头上,意外的是,本来可见的黄羊水库,居然不见了水。黄羊河水库是武威市黄羊河上的中型等年调节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28平方公里,总库容5644万立方米,是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发电及旅游功能的中型等年调节水库,

水库始建于1958年4月,1960年11月蓄水,历经1973-1980年渗漏维修及2003年三类坝除险加固。不知道我们面前的是不是又有新工程。

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天梯山,南临白雪皑皑的祁连雪山,北为连绵起伏的峰峦,南依峻峭挺拔的山崖,与我们南方的地貌有很大的区别。

来到原先的水库边,只见水库里只有弯弯的小溪。1958年在天梯山石窟附近修建黄羊河水库,为挽救珍贵的石窟文物,除大佛窟外,距地表几十米高处的小石窟内的数十尊造像、三百余平方米壁画、25箱文物残片,运送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我们购票入景区,因为还在维修改造,这次无法参观所有的开放项目,只剩下大佛窟。

穿过一个隧道,里面摆着一排的新造罗汉像。

天梯山的山体,有丹霞之貌。天梯山石窟现存洞窟3层,共18个。


来到原先的水库边,只见水库里只有弯弯的小溪。1958年在天梯山石窟附近修建黄羊河水库,为挽救珍贵的石窟文物,除大佛窟外,距地表几十米高处的小石窟内的数十尊造像、三百余平方米壁画、25箱文物残片,运送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我们购票入景区,因为还在维修改造,这次无法参观所有的开放项目,只剩下大佛窟。

穿过一个隧道,里面摆着一排的新造罗汉像。

天梯山的山体,有丹霞之貌。天梯山石窟现存洞窟3层,共18个。

主尊释迦牟尼造像头顶窟顶,倚坐于金刚座上,右臂前伸作说法印,双脚间距约10米。
左侧:迦叶、文殊菩萨、多闻天王。天王像身披铠甲,手持法器,保留唐代造像的浑厚风格


该窟历经西夏、元、明、清等朝代重修,民国三十八年的古浪地震导致佛首损毁后,民国四十七年进行了修复了一次,2016年完成了最新一轮修整,所以现在看过去大佛头与身体部分颜色显得新。
东晋元熙八年(412年)十月,沮渠蒙逊由张掖迁都于姑臧(武威),称河西王,设置官署,修缮宫殿,建起城门诸观。同时召集凉州高僧昙曜及能工巧匠劈山开路,伐木毁林,开凿天梯山石窟,大造佛像。不久其母车氏病逝,特在窟中为其母先雕凿5米高石像一尊,形似泣涕之状,表示忏悔。
在凉州石窟开凿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开凿石窟的能工巧匠以及建筑家、雕塑家、绘画家。尤其最著名的高僧昙曜等人在完成天梯山石窟的开凿之后,又东下平城(当时北魏的首都),即今天的山西大同,开始了新石窟的开凿,成为开凿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重要技术力量。昙曜则成为北魏的佛教领袖人物。


窟内南北两壁残存有彩绘壁画,内容包括云纹、青龙、大象、经卷、猛虎、花卉等纹样。窟顶左右两侧壁上部还残留有清代所绘壁画,题材以牡丹、菊花等花卉云纹和青狮、白象及双鹿等为主。





天梯山石窟创建于北凉泪渠蒙逊时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在中国石窟艺术及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对后世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前一篇:2025秋走秦晋的美食和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