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福州:古田会馆

标签:
萨都剌八德河清海晏古田商帮福州十邑杂谈 |
分类: 闽都十邑 |
靠近上下杭的福州古田会馆,关注了多少年总是闭门谢客,本周末路过突然发现边门有开,这下算是如愿了。仔细看看,就可见会馆的门额上还有天后宫的嵌石。这种设计反映了福州地理区位的特点,即“派江吻海,山水相依”。
该馆于1915年(民国4年)由古田商帮集资建造,是民国时期古田籍商人在福州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主要功能本提供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会馆内还设有妈祖庙,主祀妈祖,这使得会馆在功能上更有了祭祀的庙宇。

古田县,明清时期的福州十邑之一,宋代以来都是属于福州府辖区,到了1970年才划到宁德。会馆的门面上,有灰塑的花鸟亭阁,河清海晏的字样。


会馆在历经沧桑后虽已重修,却依旧保留着其原始的建筑风貌。正因如此,它于199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1996年进一步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落:东侧为主落,内有戏台、两侧谯楼(含钟、鼓楼)、拜亭、正殿;西侧落由两进院落组成,主要用作客房。

进门一看,金碧辉煌,真是晃了眼。拜亭、正殿,多数带有鎏金装饰,更显得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之态,仿佛一座小型的宫殿。


古田县,明清时期的福州十邑之一,宋代以来都是属于福州府辖区,到了1970年才划到宁德。会馆的门面上,有灰塑的花鸟亭阁,河清海晏的字样。


会馆在历经沧桑后虽已重修,却依旧保留着其原始的建筑风貌。正因如此,它于199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1996年进一步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落:东侧为主落,内有戏台、两侧谯楼(含钟、鼓楼)、拜亭、正殿;西侧落由两进院落组成,主要用作客房。

进门一看,金碧辉煌,真是晃了眼。拜亭、正殿,多数带有鎏金装饰,更显得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之态,仿佛一座小型的宫殿。

木藻井檐部的如意斗拱、木卷棚、木雀替、挂落式大式浮雕花板等,都是金漆木雕的的。

正殿的藻井,中间为螺旋状的木结构。

正殿后的主神,已经空落落的了。堂上就放上靠背椅,方便座谈。

两侧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树立传统文化中的八德。


墙上挂着萨都剌的《南台月》。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至元二年(1336年)时任闽海廉访知事的萨都剌在台江,写下《南台月》的著名诗篇。

正殿的藻井,中间为螺旋状的木结构。

正殿后的主神,已经空落落的了。堂上就放上靠背椅,方便座谈。

两侧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树立传统文化中的八德。


墙上挂着萨都剌的《南台月》。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至元二年(1336年)时任闽海廉访知事的萨都剌在台江,写下《南台月》的著名诗篇。
拜亭的前方是戏台,这是各地会馆的标配。台上演绎着别人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台下笑看着世间的人情冷暖,是非对错。
市保碑放在正殿前,正殿与戏台间,用石栏杆隔着。石栏杆上有石雕竹节,惟妙惟肖。
清末“五口通商”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逐渐云集在台江上下杭、中亭街等处,开设商铺、钱庄等,转运货物。古田商人也将生意扩大到福州,眼看建宁会馆、闽清会馆、兴安会馆等会馆拔地而起,在魏明然的斡旋下,由米帮出大头,再加上红粬帮、茶帮、柴帮等商帮的不断捐输,整个工程历时十年终于建成。


水袖一甩,眉头一蹙,古往今来,文人轶事,历史疑案,家长里短……
前一篇:家在福州:福州市博·故乡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