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福州:仓山蔡襄祠

标签:
宋四家福州太守昼锦堂记山堂诗帖庆历名臣杂谈 |
分类: 闽都十邑 |
仓山蔡襄祠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而北,有门楼拜亭、正殿,正门上嵌楷书“蔡忠惠祠”,左右两侧有小门坊刻字清晰。
蔡襄在福州的后裔主要是他的次子蔡甸的后代。蔡甸自莆阳迁入福州归仁里蔡埠(今城门胪雷村一带),传至六世孙蔡伯起时,蔡伯起带领家族从归仁里蔡埠迁居藤山(今下藤路一带)安居,成为“藤山蔡氏宗”的始祖,所以这里有了仓山蔡襄祠。


二进为祭厅、厅前是拜亭、三进是正厅。前后厅红柱上挂满蔡氏后裔敬献的金字楹联。厅两侧回廊墙上为碑刻的蔡襄公楷、行、草真迹。

复制了一块在鼓山喝水岩题刻的“忘归石”。蔡襄的摩崖大字今在福州鼓山上还留存不少,都是他为福州太守时与宾从游宴时所题,


复制了一块在鼓山喝水岩题刻的“忘归石”。蔡襄的摩崖大字今在福州鼓山上还留存不少,都是他为福州太守时与宾从游宴时所题,

正厅供奉蔡襄公神位,并塑有蔡襄公铜身像,肃穆尊严,后立一幅脱胎屏风。屏风正面为蔡襄故里仙游名胜景点“鲤湖飞瀑”图,背面为蔡襄诗“福州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屏风上梁高悬一块“忠国惠民”“刚正廉明”金字匾额。

塑像两侧是蔡襄史迹。有咏松立志,百里松风。


塑像两侧是蔡襄史迹。有咏松立志,百里松风。

荔谱凝香,开塘疏渠。《荔枝谱》共7篇,写于嘉祐四年(1059年)八月。《荔枝谱》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

刚正不阿,撰写茶录。蔡襄在宋朝皇佑年间写了一本叫《茶录》的小楷书,这本书可是茶学界的瑰宝。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茶录》全书共800余字,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从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十个方面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介绍制茶及其制茶的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等器具。

跨海飞虹,执经讲学。蔡襄在1056-1059年任泉州太守期间,主持修建洛阳桥并完工。

蔡襄精于书法,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书迹有《书谢赐卿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著有诗词370首,诗文清妙;奏议64篇,杂文584篇,收入《蔡忠惠公文集》。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蒙惠帖》
蔡襄《昼锦堂记》碑
《大研帖》
《扈从帖》,又称《公谨帖》纸本 23.3X2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
文:襄拜:今日扈从迳归,风寒侵人,偃卧至晡。蒙惠新萌,珍感 珍感!带胯数日前见数条,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驰去也。襄上公
谨太尉阁下。
蔡襄《陶生帖》
蔡襄《虚堂诗帖》
蔡襄《澄心堂纸帖》
蔡氏族谱。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浙东有裘甫贼作乱,蔡彦礼之子蔡用元、蔡用明兄弟为避乱,举家南迁,由钱塘移居福建泉(州)之同安。王潮、王审之入闽后,蔡用元兄弟又徙居仙邑赤湖蕉溪(今仙游枫亭东宅村),为莆阳蔡氏开基始祖。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壬子(1012)二月十二日,蔡襄诞生于蕉溪。

后一篇:家在福州:福州市博·故乡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