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2025-09-22 08:00:59)
标签:

吴镇

万寿宫遗址

紫云宫

灵光阁

巴河

杂谈

分类: 云贵川藏
来到平昌白衣古镇,就算进入了本次川北环线的最后一个地级市了,这里已经属于巴中地界。其依傍嘉陵江支流巴河,素有 “三江水口”“小蓬莱” 之美誉,文化底蕴厚重,生态环境优美,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白衣镇位于县城以东约35公里,因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村民筹资修建大佛殿,建成后前来朝拜的人很多,香火很旺,人们习惯称“白衣庵”,镇因庵名。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古镇导游图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沙鸟飞来宿草幽, 清江送棹碧云流。 放歌沧漭青山畔, 不觉身临古柳州。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李流谦的《即事·清江与我共天涯》,写的就是这一带。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太阳哟照到柳州城,柳州城里出美人。”古代的柳州城,现在的白衣镇。“巴河流水弯又弯,一弯弯到白衣庵……”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巴河一带是米仓道,古镇始建于秦汉,是古柳州城遗址,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古镇是巴河流域的重要商埠,南下可通荆楚 ,北上可达中原,明清时期更是成为米仓古道上的商贸枢纽。 ‌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上码头与下码头是古镇水陆交通的关键节点,曾是米仓古道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船只往来频繁。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上码头新建坊门的对联“密密麻麻上下码头忙上下,熙熙攘攘东西铺面买东西”,就是曾经历史的印记。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镇口的棒棒塑像如同从墙上的历史照片走出来。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雨中的古街,关门谢客。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永睦街,是白衣古镇最古老的一条街。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街的这一头的灵光阁,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84年后),1884年白衣古镇遭遇重大火灾后重建。主体结构为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檩,戏台采用悬山式屋顶设计。建筑彩绘使用矿物颜料,历经百余年仍保留60%以上原色,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清末主要作为供奉道教护法神灵官及举行法事的场所。民国时期逐步转型为戏曲演出场所,曾承接川剧等连台本戏。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撑拱雕刻二十四孝图与三国典故场景,采用深浮雕技法;替装饰云雷纹与缠枝莲纹组合图案;台基栏板镶嵌青石浮雕《白蛇传》戏曲片段。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紫云宫,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下面部分是原来的,上面是新补的。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大约这两狮子也是新的。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见识一下残留的牌坊基础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紫云宫在清光绪年间经历大火后重建,但牌坊等建筑因损毁严重仅存残垣断壁。作为古镇历史的重要见证,其现存墙体和厢房仍保留着传统建筑工艺特征。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紫云宫位于白衣古镇的中心区,始建于明崇祯年间 ,经光绪年间重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初以供奉白衣观音慈像著称,这也是白衣古镇得名“白衣”的直接原因。观音报厅里,金碧辉煌。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紫云宫主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三位道教尊神,反映了全真龙门派的宗教特征。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继续往前,来到万寿宫遗址,孔庙遗址。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万寿宫,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相传观内原供老庄,故又称老庄观。清光绪甲申年焚毁,仅存观外山门石牌坊。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文昌宫遗址。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文昌宫,这里曾是吴氏家族创办的私塾,后转为白衣公学堂,如今仅剩下墙上镌刻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看碑上的留字,知道这是清咸丰五年作的,四个大字拓自岳飞手迹 。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古镇中的孔庙,现在剩下了广场,在广场上新塑了孔子像。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白衣古镇是当地吴氏家族发祥地。始祖吴鸣琳及张太母从江西挑担煮食元宵辗转来到白衣,依靠小食、帮人洗衣度日。吴张夫妇为人厚道贤惠,教子有方,吴氏子孙英才辈出。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到了清代,古镇吴氏家族共出现三位翰林进士,另有七品以上官员十余人,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淫报碑,为1879年重刊,由吴德潇(1848-1900,光绪壬午科进士)书,他参与“强学会”,为戊戌变法的中坚人物。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江西风格的砖墙,嵌上白衣古镇十景介绍。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太史第,三面片砖为墙,四合院式建筑,江南建筑风格,是吴镇的府邸,实为其四子居所,长期作为乡政府用房,关着门。吴镇(1816—1899),字少岷,白衣镇人。历任浙江、山东、广西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工科掌印给事中,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病辞职,告老还乡,翌年病逝。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来到禹王宫这里,场地很大,应该是为了旅游拆迁了不少原居民。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这边是吴氏宗祠,一会再参观。


川北环线113:平昌白衣古镇(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