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环线77:遂宁广德寺(下)

标签:
金钟玉鼓圣旨坊西来第一禅林圆觉桥善济塔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千年古刹广德寺,从唐初石佛寺到明代定名,历经皇封重建,以克幽禅师传奇和观音道场闻名,如今焕发新生,成为融合历史与信仰的文化地标。

善济塔是开山祖师克幽的肉身塔,是一座方形塔,塔高22米,石结构,初建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系唐代高僧“克幽禅师”的灵塔,虽经千年尘风俗雨而岿然无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宋塔

左门上部为济公和尚,中间为十八罗汉之另九位的浮雕。



勑赐广德禅寺牌坊前还有很大的广场,都是近年新扩建的,我就不再前行。

再走中轴线,从南而北,来到哼哈殿,建于成化六年(1470)。重檐歇山顶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檐下有斗拱。

哼哈殿前有双石狮,檐下牌匾密布。哼哈殿塑有哼哈二将。

哼哈殿后,就是两石质经幢。

看经幢上的文字,佛历2541年,也就是公元1997年,历史不长,广德寺住持海山主导的。



圣旨坊两旁,各有一碑亭,均建于成化年间(1465-1487)。重檐歇山顶碑亭,面阔一间,进深一间,檐下有斗拱。

亭内各竖石碑一通,分别是明代刻的《广利寺记》和《增修广德寺记》,

天王殿,建于洪武至宣德年间。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阁,一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有斗拱。

台阶两旁有龙形石护栏。


天王殿东侧是大悲殿,底座下有诸恶莫作字样。


广德寺之所以成为观音道场,与唐代著名高僧克幽禅师的传说紧密相关。克幽禅师是唐中宗孙子的身份,他在唐大历二年来到遂宁开山阐教,创立了佛教净众
、保唐禅派 ,并在广德寺圆寂。克幽禅师被民间传说为观音的化身,这为广德寺增添了神秘色彩。

善济塔是开山祖师克幽的肉身塔,是一座方形塔,塔高22米,石结构,初建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系唐代高僧“克幽禅师”的灵塔,虽经千年尘风俗雨而岿然无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宋塔

其实是很短的木质过廊,桥跨小溪,头东尾西。桥上有三间二层重檐的亮柱廊亭,廊门进出都有对联。

桥的正面写着“问过心来”,两侧的对联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举足移行中正路,入门却是过来人”。

本来应该从这里进庙,我们是倒着走出来。

南山门,勑赐广德禅寺牌坊,是寺庙迎接皇帝诏书的地方,坊形如冀,高18米,长12米,宽2.5米,由四根大红色圆柱支撑,两侧作五踩斗拱,中间为七踩斗拱。

中间上部的塑像是佛祖在灵山大雷音寺。其下的拱门很有明代帝王气派的豪华石雕。


桥的正面写着“问过心来”,两侧的对联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举足移行中正路,入门却是过来人”。

本来应该从这里进庙,我们是倒着走出来。

南山门,勑赐广德禅寺牌坊,是寺庙迎接皇帝诏书的地方,坊形如冀,高18米,长12米,宽2.5米,由四根大红色圆柱支撑,两侧作五踩斗拱,中间为七踩斗拱。

中间上部的塑像是佛祖在灵山大雷音寺。其下的拱门很有明代帝王气派的豪华石雕。


左门上部为济公和尚,中间为十八罗汉之另九位的浮雕。



勑赐广德禅寺牌坊前还有很大的广场,都是近年新扩建的,我就不再前行。

再走中轴线,从南而北,来到哼哈殿,建于成化六年(1470)。重檐歇山顶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檐下有斗拱。

哼哈殿前有双石狮,檐下牌匾密布。哼哈殿塑有哼哈二将。

哼哈殿后,就是两石质经幢。

看经幢上的文字,佛历2541年,也就是公元1997年,历史不长,广德寺住持海山主导的。

海山法师(1928年2月8日—2013年4月24日),俗名马廷耀,四川西充人,曾任遂宁广德寺方丈。1943年出家,1946年于成都文殊院受具足戒,后于昭觉寺佛学院研习各宗派教义。

圣旨坊,这是历代僧侣在寺内11次拜迎皇帝圣旨的地方。圣旨坊初建于宋朝,现存的建筑为明代成化年间改建的,横匾有颜真卿亲书的“敕赐禅林”四个金字,坊栏上面书写“圣旨”二字,坊形如翼,是全国唯一的“圣旨碑坊”。由于克幽禅师是皇室嫡亲,历朝历代的钦差到该寺宣读圣旨时,都亲自进入寺庙内。而其它寺院如峨眉山等奉迎圣旨时,都要出庙门十里。广德寺接旨却在庙中,可见位尊之极。

圣旨坊两旁,各有一碑亭,均建于成化年间(1465-1487)。重檐歇山顶碑亭,面阔一间,进深一间,檐下有斗拱。

亭内各竖石碑一通,分别是明代刻的《广利寺记》和《增修广德寺记》,

天王殿,建于洪武至宣德年间。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阁,一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有斗拱。

台阶两旁有龙形石护栏。


天王殿东侧是大悲殿,底座下有诸恶莫作字样。

大雄宝殿的梁架结构
前一篇:川北环线76:遂宁广德寺(上)
后一篇:川北环线78:蓬溪慧严寺·宝梵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