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标签:
担水岭亭吴氏先祠务本堂吴大理祠李纲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大济村并不大,这里既远离现代都市的喧闹,也没有农村集镇的烦躁、宁静,幽寂得似乎与世隔绝。
担水岭亭是供行人休息的公共设施。清仁宗嘉庆十年(1805),庆元训导王坛说:“亭之为言停也。停集行人少休息也。庆邑在万山中,溪径纤折,行者难之,然约三五里问,必有亭,其中可避风雨,驰担负,片时小坐,疲者忘瘁。亭主人之意,其在斯乎!”


庆元山路崎岖,跋涉辛苦,因此每隔三里五里就有亭,绝大多数亭是平民修建的,少数为官府所修。平民建亭主要是做善事,立功德。因此大济周南舌亭林立:担水岭亭在后堂桥南,亭左有岭步,计有13级,亭边设木凳,此桥西头有担水岭井,井旁建亭,汲水的人躲雨、避日、休息。


古村当然少不了古民居。沿着济川溪,老宅子鳞次栉比。


2016年重建的原明正德十年建的“名登天府”牌坊,坊前三对旗杆。为表彰吴潭(1442-1514)清正厚道为人,奉“圣旨”于明正德十年(1515)建:“名登天府”坊,位于“吴大理祠”右侧。

旗杆夹石上有各年代的字刻。

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曾游学于此,留有手迹木刻; 明朝时,著名哲学家王阳明也曾到大济讲学。

成德堂,比较破旧的大门。

成德堂,清道光年间建。现存有道光十三年吴兴沈丙莹赠成德堂匾。 处州府正堂刘荣玠赠“硕德雅望”匾。


著名的抗金英雄宋宰相李纲是大济进士吴彦申的外甥,李纲在青少年时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舅父吴彦申聘请了著名理学家杨时作为家庭教师,教导李纲义理文章和立身处世之道。经过十年的学习,李纲与舅父吴彦申在政和二年同登进士榜。

2016年重建的原明正德十年建的“名登天府”牌坊,坊前三对旗杆。为表彰吴潭(1442-1514)清正厚道为人,奉“圣旨”于明正德十年(1515)建:“名登天府”坊,位于“吴大理祠”右侧。

旗杆夹石上有各年代的字刻。

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曾游学于此,留有手迹木刻; 明朝时,著名哲学家王阳明也曾到大济讲学。

成德堂,比较破旧的大门。

成德堂,清道光年间建。现存有道光十三年吴兴沈丙莹赠成德堂匾。 处州府正堂刘荣玠赠“硕德雅望”匾。

现在的人有了古迹保护的意识,大济村内不时可见古建上的蓝色的标牌——“文物保护点”。
大济村的明清古民居堪称一绝,它不但雕栏石砌,桥屋相连,而且普遍构筑牌楼式大门,大门曲中见幽,大院前院套后院,大院套小院,每幢房子有6个天井6个天窗,有的甚至有12个天井12个天窗,砖雕木雕石雕,把一幢幢房子装扮得既美观大方又古色古香。

吴氏先祠,也就是吴氏宗祠上祠,建于宋仁宗皇佑(1049)年,大济始祖吴荣熙因子被赐封为“大理寺评事”故称大理祠,布局宏大,面积近千平方米。

正厅名“务本堂”,正中祭祀橱摆列满吴氏祖先牌位。

务本堂内

清名儒陆珑琪慕名来大济游学三年,在吴氏大理中宅祠壁上手书了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四箴。

正厅之外尚有两抚,东西厢各五间。其中挂有从大济村出去的26位吴氏进士及出仕的名人,简要地记述了他们的官位变迁,

祠堂的后门。


吴氏先祠,也就是吴氏宗祠上祠,建于宋仁宗皇佑(1049)年,大济始祖吴荣熙因子被赐封为“大理寺评事”故称大理祠,布局宏大,面积近千平方米。

正厅名“务本堂”,正中祭祀橱摆列满吴氏祖先牌位。

务本堂内

清名儒陆珑琪慕名来大济游学三年,在吴氏大理中宅祠壁上手书了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四箴。

正厅之外尚有两抚,东西厢各五间。其中挂有从大济村出去的26位吴氏进士及出仕的名人,简要地记述了他们的官位变迁,

祠堂的后门。

另一处的吴氏宗祠也叫吴大理祠,又称岭根祠,建于明代,因从落岭下村岭根迁回祖地因名。
前一篇:春走华东49:庆元大济村(上)
后一篇:春走华东51:庆元濛淤桥·兰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