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2025-05-24 08:16:43)
标签:

担水岭亭

吴氏先祠

务本堂

吴大理祠

李纲

杂谈

分类: 浙江安徽
大济村并不大,这里既远离现代都市的喧闹,也没有农村集镇的烦躁、宁静,幽寂得似乎与世隔绝。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担水岭亭是供行人休息的公共设施。清仁宗嘉庆十年(1805),庆元训导王坛说:“亭之为言停也。停集行人少休息也。庆邑在万山中,溪径纤折,行者难之,然约三五里问,必有亭,其中可避风雨,驰担负,片时小坐,疲者忘瘁。亭主人之意,其在斯乎!”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庆元山路崎岖,跋涉辛苦,因此每隔三里五里就有亭,绝大多数亭是平民修建的,少数为官府所修。平民建亭主要是做善事,立功德。因此大济周南舌亭林立:担水岭亭在后堂桥南,亭左有岭步,计有13级,亭边设木凳,此桥西头有担水岭井,井旁建亭,汲水的人躲雨、避日、休息。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大济古村中街道,间隔地铺设3尺见方的青石板,时逢雨后,石板积水,石上图案,甚是灵动。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古村当然少不了古民居。沿着济川溪,老宅子鳞次栉比。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著名的抗金英雄宋宰相李纲是大济进士吴彦申的外甥,李纲在青少年时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舅父吴彦申聘请了著名理学家杨时作为家庭教师,教导李纲义理文章和立身处世之道。经过十年的学习,李纲与舅父吴彦申在政和二年同登进士榜‌。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2016年重建的原明正德十年建的“名登天府”牌坊,坊前三对旗杆。为表彰吴潭(1442-1514)清正厚道为人,奉“圣旨”于明正德十年(1515)建:“名登天府”坊,位于“吴大理祠”右侧。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旗杆夹石上有各年代的字刻。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曾游学于此,留有手迹木刻; 明朝时,著名哲学家王阳明也曾到大济讲学。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成德堂,比较破旧的大门。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成德堂,清道光年间建。现存有道光十三年吴兴沈丙莹赠成德堂匾。 处州府正堂刘荣玠赠“硕德雅望”匾。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现在的人有了古迹保护的意识,大济村内不时可见古建上的蓝色的标牌——“文物保护点”。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善继堂,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大济村的明清古民居堪称一绝,它不但雕栏石砌,桥屋相连,而且普遍构筑牌楼式大门,大门曲中见幽,大院前院套后院,大院套小院,每幢房子有6个天井6个天窗,有的甚至有12个天井12个天窗,砖雕木雕石雕,把一幢幢房子装扮得既美观大方又古色古香。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吴氏先祠,也就是吴氏宗祠上祠,建于宋仁宗皇佑(1049)年,大济始祖吴荣熙因子被赐封为“大理寺评事”故称大理祠,布局宏大,面积近千平方米。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正厅名“务本堂”,正中祭祀橱摆列满吴氏祖先牌位。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务本堂内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清名儒陆珑琪慕名来大济游学三年,在吴氏大理中宅祠壁上手书了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四箴。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正厅之外尚有两抚,东西厢各五间。其中挂有从大济村出去的26位吴氏进士及出仕的名人,简要地记述了他们的官位变迁,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祠堂的后门。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祠后有祖墓群,有半月池鱼塘,在3000平方米的围墙内有千年古樟古枫,堪称园林胜地,经全面修理,今有专人管理并春秋祭祀。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另一处的吴氏宗祠也叫吴大理祠,又称岭根祠,建于明代,因从落岭下村岭根迁回祖地因名。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该祠堂因吴榮曾官至大理评事而得名,其父吴崇煦也被赠予大理评事之衔。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檐下挂匾,典自春秋时期的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今江苏武进)称“延陵季子”。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进门厅为双格天井,两侧各有两间厢房,正面为正厅也是挂“务本堂”。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春走华东50:庆元大济村(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