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华东30:兰溪通洲桥

标签:
曹聚仁王春翠石拱廊桥梅溪塔山脚村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前往金华的路上,顺路拐到位于兰溪市梅江镇塔山脚村,参观那里的通州桥。兰溪市梅江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当时属于浦阳县(今浦江县)。梅江镇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59年,梅江镇划入兰溪县。


梅溪淤泥中,不知道这位在抓螃蟹,还是什么。

通洲亭就在桥头。塔山村背山面水,沿梅溪聚居,昔为金华、兰溪、义乌、浦江、建德五县间交通要道。

昔日建的亭子,应该是方便来往旅客休息、遮风避雨的地方。


桥头的木雕很精美。

这边桥头有座关帝庙,红门白墙倒是很新。

关帝庙有联:梅溪似弦弹起千古风韵,群山如黛缀出几多英杰。

桥头这边,已经建成了一个不大的公园。

国保碑等都竖在桥头。两边的护栏造型,好像是竖起大拇指的手臂。


通洲桥是圆弧形石拱廊桥,六墩五孔,拱券为纵联砌筑,“下临百尺之长波,上建廿椽之水榭”。桥墩形式与江西万年桥相同,似一只船状,迎水面呈锐形分水尖,减少水流对桥墩的推压力。


曹聚仁《夜半过金华感怀》一诗曾忆及通洲桥之景,诗云:“梦回夜半是金华,默对北山苦忆家。竹叶潭深留旧网,挂钟尖外送飞霞。桥头一觉黄粱梦,叱石非羊世事麻。只有梅溪流不尽,古樟丛柳乱归鸦。

离开有古韵的古桥古村,我们继续前往金华。


梅江镇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宋朝以来,梅江镇文风鼎盛,诞生了许多历史人物,如工部尚书钱遹、户部尚书梅执礼、父子双进士倪尚忠和倪仁祯,以及才女倪仁吉、著名作家曹聚仁和书画家倪汝霖等。

梅溪淤泥中,不知道这位在抓螃蟹,还是什么。

通洲亭就在桥头。塔山村背山面水,沿梅溪聚居,昔为金华、兰溪、义乌、浦江、建德五县间交通要道。

昔日建的亭子,应该是方便来往旅客休息、遮风避雨的地方。

通州桥横跨梅溪,据兰溪县志记载:康熙年间是一座木桥,乾隆二十三年改为石桥,嘉庆五年被洪水冲垮暂布木桥。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村民们决定用石头重建,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通洲桥。

我们来时,桥上廊屋正在重修。桥头28级踏跺供行人拾级上下,两侧有高过一米的石栏。


我们来时,桥上廊屋正在重修。桥头28级踏跺供行人拾级上下,两侧有高过一米的石栏。


桥头的木雕很精美。

这边桥头有座关帝庙,红门白墙倒是很新。

关帝庙有联:梅溪似弦弹起千古风韵,群山如黛缀出几多英杰。

桥头这边,已经建成了一个不大的公园。

国保碑等都竖在桥头。两边的护栏造型,好像是竖起大拇指的手臂。


通洲桥是圆弧形石拱廊桥,六墩五孔,拱券为纵联砌筑,“下临百尺之长波,上建廿椽之水榭”。桥墩形式与江西万年桥相同,似一只船状,迎水面呈锐形分水尖,减少水流对桥墩的推压力。

关帝庙后有一座小山,名曰“挂钟尖”。山顶建筑有一座玲珑剔透的“文昌阁”。我们因为时间关系没有上山。桥阁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别具风格的画面。
美国作家罗伯特有一篇《廊桥遗梦》的小说,一时风靡世界,而此处廊桥上的曹王恋情却演绎了一个东方版“廊桥遗梦”,结局并不美好。

曹聚仁《夜半过金华感怀》一诗曾忆及通洲桥之景,诗云:“梦回夜半是金华,默对北山苦忆家。竹叶潭深留旧网,挂钟尖外送飞霞。桥头一觉黄粱梦,叱石非羊世事麻。只有梅溪流不尽,古樟丛柳乱归鸦。

离开有古韵的古桥古村,我们继续前往金华。

前一篇:春走华东29:淳安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