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华东11:婺源江湾·晓起(上)

标签:
江永弄丸斋德庆堂永思堂萧江宗祠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由于前两天的生病,婺源景点东线到了这天下午再开始补走,但时间就加快了些。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

景区入口,就是莲花池,千年古镇江湾,钟灵毓秀,文风炽盛。自宋至清,这里养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江永、民国教育家江谦等贤仕和江总。

镇口,就是萧江宗祠。这座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一九二四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拆毁。现在看到的是2003年重建的。

门边的八字墙,就看到比较新的砖雕。


景区入口,就是莲花池,千年古镇江湾,钟灵毓秀,文风炽盛。自宋至清,这里养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江永、民国教育家江谦等贤仕和江总。

镇口,就是萧江宗祠。这座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一九二四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拆毁。现在看到的是2003年重建的。

门边的八字墙,就看到比较新的砖雕。

尽管是重建后的萧江宗祠,但依然能感受到其历史的厚重。与其他祠堂不同,这里主要展示家族中出类拔萃的大官名人,而非传统的家训和价值观念。
江姓的起源与萧何有关,萧何的后人因避难逃至婺源,改姓为江,形成了萧江这一支脉。因此,这座宗祠得名“萧江宗祠”,也被称为“永思祠”。

永思堂,看过去相当的宽大。

宗祠大门的背面,一样的雄伟。五凤楼、九脊顶,尽显尊贵。


可惜因为是新建,缺少了历史的传承。中堂门廊、庭院粗梁大柱、鼓式石础,宽大的空间相对显得空旷。


永思堂,看过去相当的宽大。

宗祠大门的背面,一样的雄伟。五凤楼、九脊顶,尽显尊贵。


可惜因为是新建,缺少了历史的传承。中堂门廊、庭院粗梁大柱、鼓式石础,宽大的空间相对显得空旷。

后堂九级石阶,有月台,是整个建筑群最高的。
整座祠堂,三进九开间,138根高大立柱,气势宏伟。

走进古镇,粉墙分外白皙。半月的小塘增添了翠绿的湿气。

匆匆路过非遗馆,展现婺源的诸多非遗项目。

来到江永纪念馆,实际上这是民居加私塾式的徽派建筑--德庆堂。该建筑与江永的故居同属一个时期的清代建筑,外观是两幢结构完全一致的并立宅第,实际是一户人家。他真正的旧居现已不复存在。


走进古镇,粉墙分外白皙。半月的小塘增添了翠绿的湿气。

匆匆路过非遗馆,展现婺源的诸多非遗项目。

来到江永纪念馆,实际上这是民居加私塾式的徽派建筑--德庆堂。该建筑与江永的故居同属一个时期的清代建筑,外观是两幢结构完全一致的并立宅第,实际是一户人家。他真正的旧居现已不复存在。

江永是清代经学家、思想家、儒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教育家、学者、音韵学家,皖派(徽派)朴学的创始人。他生员出身,晚年入贡。博通古今,尤长于考据之学,著书极多,有27部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