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华东01:建瓯值庆桥·北苑御焙遗址

标签:
乘风堂摩崖石刻御茶堂遗址迪口镇裴桥村杂谈 |
分类: 八闽大地 |
2023年春天,约了三位好友走华东,自己开车,他们三位乘火车到建瓯汇合。建瓯的值庆桥只有我一人到,因为是在去建瓯的路上。该桥位于建瓯市迪口镇黄村,是明朝时期的古桥。桥长30米、宽6米、跨径6.5米。
梁、枋、串大多为月梁形,梁、内柱间的串为扁作月梁形,顺脊串与上金檩下的串为圆作月梁形。梁架中的月梁与斗抱造型精致,支撑廊屋外侧遮雨板的缠枝形斜撑也较为别致。木构廊屋保存了明代中期始建时的原结构与原形制。


在市内接了三位伙伴,就来到裴桥村北苑御焙遗址入口处的国保碑,建瓯是北苑贡茶的故乡,也是全国重点茶叶产区、全国乌龙茶主要生产基地,“北苑贡茶”更是中国茶的最高水平和巅峰所在。
路旁的说明资料详细介绍了遗址区域的发现:这里曾是砖、石构建筑墙基、台基、挡土基、院落、天井、道路、水井、水沟、水池以及陶水管道、砖土灶、灰坑等遗迹的所在地。建筑遗址共发现八处,多为砖构台基或墙基,天井、院落等屋内铺方砖地面。道路共发现六条,材质各异,包括土构、砖构和石构。此外,还发现了一口水井,当地农民称之为“龙井”。同时,还发现了九条水沟、六座水池、四座砖土灶以及六座灰坑。经过发掘,这里被证实为国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官办茶叶衙署遗址。


距离御茶堂遗址不远,在山麓之处,有一口井静静地伫立着。井畔,一块古朴的碑文静静诉说着这里的历史:“此山形似展翅飞翔的凤凰,故得名凤凰山。山麓之泉,直通凤口,因而以山名为其命名。凤凰山乃产茶胜地,其茶叶常于月余日便萌发,左右涧水虽交汇不远,但凤凰穴之水却独显甘美。”这便是宋代北苑著名的“御泉井”,即今人所称的“龙井”。欧阳修曾以诗表达对这口井的赞赏:“我看龙团古苍壁,九龙泉深一百尺。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如今,井水依旧清澈见底,四周绿树翠竹环绕,茶圃连绵不断。抬头望去,高远的天空中白云轻轻飘荡。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赞誉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从五代至元时期,福建的贡茶一直以北苑为主,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建安在太平兴国年间被列为御焙,成为当时三十二焙之首。


《福建通志》卷三十一中的北苑茶条文详细记载了其历史背景。在府城东吉苑里的凤凰山麓,北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茶叶生长条件而声名远扬。唐代的张廷晖因仕途显达而将这片土地献给了官府,由此北苑之名得以流传。

路遇的遮阳小棚。

越往里,茶山越高,越陡。



《福建通志》卷三十一中的北苑茶条文详细记载了其历史背景。在府城东吉苑里的凤凰山麓,北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茶叶生长条件而声名远扬。唐代的张廷晖因仕途显达而将这片土地献给了官府,由此北苑之名得以流传。

路遇的遮阳小棚。

越往里,茶山越高,越陡。

步行近二公里,自山脚出发至山腰处,看到前面的亭子,是我们来到这遗址的终点。北苑御焙遗址得以重现,关键在于这里一块位于山腰的摩崖石刻,现在已经盖上亭子以保护。
据介绍,这是北宋福建转运使柯适留下的御焙记载,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块御贡茶事石刻,是研究宋代中国贡茶史极为珍贵的实物佐证。因此,北苑御焙遗址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涉茶国家级文保单位。

一侧南宋嘉定年间的游记碑刻


一侧南宋嘉定年间的游记碑刻

乘风堂简介
前一篇:家住福州:光明港公园东
后一篇:春走华东02:建瓯东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