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避暑游41:黑河瑷珲历史陈列馆(下)
 (2025-02-26 07:30:27)
	
			
					(2025-02-26 07:30:27)		| 标签: 瑷珲条约庚子俄难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杂谈 | 分类: 关外东北 |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签定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往东到海,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流域,包括库页岛(现称萨哈林岛)归中国。库页岛往西到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以南,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都归清朝,这是第一。第二,双方不得收纳对方逃亡人口,有的要归还。第三,雅克萨地方俄人所建城堡须尽行拆毁。第四,两国进行贸易互市。第五,两国永敦邦谊。就是中俄两国世世代代和平。
 
 
沙俄带鞘枪刺,瑷珲镇征集
							
		
						
		
		
		
		
		
		
							
		
				
		
				
	瑷珲历史陈列馆《尼布楚条约》签订复原场景,中方首席谈判代表是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俄方使团首席代表是钦差勃朗斯克总督。

虽然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对中国没有屈辱性,但是中国并没占到便宜,反而失去了外兴安岭以北的小部分领土和以尼布楚为中心的蒙古东北部地区。


虽然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对中国没有屈辱性,但是中国并没占到便宜,反而失去了外兴安岭以北的小部分领土和以尼布楚为中心的蒙古东北部地区。

透雕二龙戏珠帽顶架红缨,清代瑷珲镇北大庙出土

俄罗斯紫貂标本
第四部分“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瑷珲条约》”。
十九世纪下半叶,清政府由盛至衰,内外交困,面对强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再一次武力入侵,已无力自卫和反抗。及至1858年,使我国失去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瑷珲条约》在瑷珲城签订。
所谓“流人”,是指清朝为巩固其统治,镇压反抗者,惩治罪犯,清政府陆续将各种所谓罪犯发往关外的人,即发配之人。这一举措,使黑龙江地区长期被全面封禁的同时,也成为遣戍流人之地。在流人中,也不乏文人墨客。方拱乾、方玄成、方登峄、方式济,祖孙四代十余位才子,于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和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经历科场案,先后两批被流戍黑龙江。方式济撰写的《龙沙纪略》,主要描写瑷珲、墨尔根、卜奎三城,选景选事精到,与其父撰写的《宁古塔志》,并称为“黑龙江文化之祖”。


第五部分”庚子俄难和重建瑷珲”
展示了《瑷珲条约》的签订并没有满足沙俄对中国的贪欲,他们在黑龙江左岸刚刚站稳脚跟,便开始越界掠夺我国漠河等地的黄金资源,蚕食我江东六十四屯土地。
展示了《瑷珲条约》的签订并没有满足沙俄对中国的贪欲,他们在黑龙江左岸刚刚站稳脚跟,便开始越界掠夺我国漠河等地的黄金资源,蚕食我江东六十四屯土地。
《海兰泡惨案》半景画(画长76米,宽19米)还原真实场景,这是根据众多中、俄、日、英文资料综合研究后的最新学术成果。
海兰泡惨案画面

沙俄带鞘枪刺,瑷珲镇征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