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福州:遛娃鼓山十八景

标签:
遛娃福州鼓山杂谈 |
分类: 闽都十邑 |
鼓山十八景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由福州盐商诗人魏杰参与开发。魏杰与鼓山的渊源长达六十多年,从10多岁到80岁,他曾一百多次登上鼓山。当然,还包括现在的白云洞。

朱德诗《游鼓山》,朱以撒(福建师大教授,书法家)书。

十八景佛龛,佛名摩崖。一块是在如船巨岩侧面平展的石壁上,密密麻麻地用颜体楷书题写着许多佛的佛名,共35位。距此不远,在坡上差不多88米处,就能看到了佛名摩崖的另一半,这块石壁高8米,宽10.35米,竟达80平方米之大。上面用楷书写满了53个佛名,颜体颇雄健,两块石头上的名字加起来正好88个。

另一块石壁上也全是佛号。据说,这石刻都是清代涌泉寺主持道霈法师的手迹。 魏杰命名其景曰“慈航架壑”。


佛窟,道霈法师

小朋友一路向前。



仙猿岩,咸丰甲寅四月(1854年)魏杰题。

达摩洞

忍。如果看花了眼,很容易看成了恋。




鼓山赋,福州市文联原主席、福建省作协原副主席陈章汉,于2003年作并书。
朱德诗《游鼓山》,朱以撒(福建师大教授,书法家)书。

十八景佛龛,佛名摩崖。一块是在如船巨岩侧面平展的石壁上,密密麻麻地用颜体楷书题写着许多佛的佛名,共35位。距此不远,在坡上差不多88米处,就能看到了佛名摩崖的另一半,这块石壁高8米,宽10.35米,竟达80平方米之大。上面用楷书写满了53个佛名,颜体颇雄健,两块石头上的名字加起来正好88个。

另一块石壁上也全是佛号。据说,这石刻都是清代涌泉寺主持道霈法师的手迹。 魏杰命名其景曰“慈航架壑”。


佛窟,道霈法师




仙猿岩,咸丰甲寅四月(1854年)魏杰题。

达摩洞

忍。如果看花了眼,很容易看成了恋。



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