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环线55:石棉安顺场·上

标签:
石达开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红军渡口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安顺场位于大渡河中游南岸,距石棉县城11公里。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将领翼王石达开率领部队全军覆灭的地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获得胜利的革命纪念地。
安顺场原名紫打地,藏语意为“适合种蔬菜的地方”,后来因为山洪冲毁,清政府在旧址东边一公里处重建新场,并命名为安顺场。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万余到达安顺场,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石达开率众几次渡河均告失败,最后全军覆没。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万余到达安顺场,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石达开率众几次渡河均告失败,最后全军覆没。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此强渡大渡河成功,安顺场由此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镇里的居民在制作熏肉。


镇中心广场上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碑高6.26m,采用灰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碑体正面为半圆雕红军战士头像,下方为十七勇士架着当地特有的翘首木船劈波斩浪强渡天险的浮雕,右侧为巨手执大刀浮雕。

镇里的居民在制作熏肉。


镇中心广场上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碑高6.26m,采用灰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碑体正面为半圆雕红军战士头像,下方为十七勇士架着当地特有的翘首木船劈波斩浪强渡天险的浮雕,右侧为巨手执大刀浮雕。
以红一团一营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首的红军17勇士,在当地苦难深重的老百姓和船工的协助下,不顾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冒着枪林弹雨,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北渡强渡成功,占了北岸桃子坪敌守军阵地。

来此留影。原址风貌未变, 现在渡口处立一大石,上刻有杨得志所题的“红军渡”三个大字。

景区临大渡河而建,其建筑采用当地独特的川西民居风格,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古镇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综合目的地。


来此留影。原址风貌未变, 现在渡口处立一大石,上刻有杨得志所题的“红军渡”三个大字。

景区临大渡河而建,其建筑采用当地独特的川西民居风格,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古镇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综合目的地。

大渡河河面宽度虽然仅有200米,但其地处崇山峻岭之间,河流水急浪高,渡船每次横渡都要向下漂流好远,必须徒步重新拖回渡口才能再次横渡,来回一趟需要1个小时,加上这3条船都是小船,每次仅能运送1个排,虽然从昨天抢占渡口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安排渡河,但1昼夜也仅渡过300人。


红军工兵部队连续3次尝试在大渡河上架设浮桥,但刚刚固定好的钢丝,一下水立即被湍急的河流冲断,还顺带挂翻了1条渡船,使原本就十分宝贵的渡船仅剩下2艘。要想靠着这两艘小船把上万长征红军都送至对岸,起码需要1个月的时间。
后一篇:川西环线56:石棉安顺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