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2024-10-20 07:02:07)
标签:

樊敏碑拓片

宴饮百戏图石棺

画像石

藏传佛教

杂谈

分类: 展览艺术
四川是中国的第二大藏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四川博物院收藏的藏传佛教文物十分丰富。这些文物全面反映了一千年多来佛教文化在藏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文殊铜像
明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宗喀巴铜像
明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莲花生铜像
明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顶髻尊胜佛母铜像
清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胜海观音铜像
清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大威德金刚铜像
清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十一面观音铜像
明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四臂观音铜像
清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金刚幢菩萨铜像
明代永乐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白度母铜像
清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大黑天铜像
明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白哈儿护法铜像
清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藏巴拉(黄财神)铜像
近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银净水瓶
明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铜法莽筒(大长号)
近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藏传佛教对藏民族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渗入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中,成为藏族广泛信仰的宗教,并且通过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它又传入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嘎巴拉碗(人头骨·铜)
清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铜金刚铃
明代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两汉时期是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国家,经济发展、疆土扩张。汉代陶石艺术就是在这片沃土上生长出来的艺术奇葩。以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陶塑艺术为代表的汉代陶石艺术,是当时厚葬风俗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西汉中晚期财富的积聚,加上统治者尊崇儒术倡导孝廉,使得厚葬之风盛行,加之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为画像石、画像砖的大量 产生创造了条件。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李冰石像(复制品)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四川都江堰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翁仲像
东汉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抚琴俑
东汉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执锸俑
东汉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仙人六博图画像石
东汉
新津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后羿射日图画像石
东汉
新津出土
画面为“后羿射日”神话传说。中间为连理树,两边各栖一鸟,一为凤一为凰,另有十三只小鸟散于树间。凤鸟在这里代表太阳,树为扶桑(也称建木),左侧后羿弯弓而射。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宴饮百戏图石棺
东汉
郫县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宴饮百戏图石棺拓片 
宴饮百戏图石棺左侧为“宴饮舞乐杂技图”,描绘的是墓主人生前生活和升仙后在仙界欣赏杂技乐舞的场面。右侧为“漫衔角抵水嬉图”(一说为“傩神图”)。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龙虎·牛郎织女图石棺
东汉
郫县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龙虎·牛郎织女图石棺拓片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五人图画像石
东汉
新津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孔子问礼·神农尝草图画像石
东汉
新津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戏猿图
东汉
新津采集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西王母·双阙石棺
东汉
郫县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樊敏碑拓片 
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 
原碑立于四川雅安芦山县沫东

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三月,此碑立于四川芦山,刘盛刻,息喿书。虽见于宋人著录,但碑一度佚失,清道光年间重出土。 杨振方在其《碑帖叙录》中评价此碑:“石质粗而锋芒多杀,无从定其笔法高下,而一种古穆之气 终不可磨灭。”故宫所藏《樊敏碑》清拓本,其中“大”字未损,有朱翼盦题签,并有“师曾眼福”等印7方。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西阙刻“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拓片,原阙在渠县。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东阙刻“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候沈府君神道”,原阙在渠县。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子母虎柱础
东汉
雅安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龟型础座
东汉
雅安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辟邪石础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金堂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力士柱础
东汉
雅安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蟾蜍摇钱树座
东汉
雅安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玄武插座
东汉
雅安出土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朱雀·铺首墓门
东汉
川西环线07:川博·藏佛之光·汉代陶石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