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粤西三九:雷州唐氏墓群

标签:
唐菽林国保单位雷州府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雷州唐氏墓群位于雷州市唐家镇柯山岭一带,是宋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墓群。2013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菽林,南宋嘉定元年进士,任雷州府推官,晋赠银青光禄大夫。离职后卜居柯山村,逝后葬于柯山岭。其后裔人才辈出,功名显赫,达官显贵者无数,故有如此规模庞大的墓群遗存。陵园座西北向东南,前为“阳洒离陲”大石坊,坊额乃唐才猷将军题书。


石坊前方左边立有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石刻标志,右边立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海康地方法院布告》石碑,布告有“不得在该山岭添坟墓及砍伐树木”等内容。

国保碑。20世纪70年代,经常出现在重要外交场合的顶尖翻译唐闻生就是该唐氏后代。

国保碑。20世纪70年代,经常出现在重要外交场合的顶尖翻译唐闻生就是该唐氏后代。
墓群陵园中轴线是一条用水泥及青石铺设的祭祀大道。大道笔直,将陵园内的文物遗址连成一线。陵园内有宋、元、明、清时期的石墓、石像、碑记亭及溯源亭等文物古迹。

元代石墓有17座,形制与宋代相近。元泰定元年(1324年)“故考学正青城公之墓”,元至正丁酉年(1357年)“先考县尉唐公之墓”保存最为完好。有的墓碑文风化,字迹难辨。



元代石墓有17座,形制与宋代相近。元泰定元年(1324年)“故考学正青城公之墓”,元至正丁酉年(1357年)“先考县尉唐公之墓”保存最为完好。有的墓碑文风化,字迹难辨。


前排的三位夫人墓为“归晋昌柯宜人墓”、“宋归晋昌郭安人墓”、“晋昌郡张四孺人墓”。
唐菽林出身于书香门第,宦官世家,其父唐筠,任桂林府通判。唐菽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生于广西桂林兴安县,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逝于雷州。宋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任雷州府推官,卸任后留居雷州开基立业。


唐菽林是“一门三代四进士”,他生有三子,长子唐祚字扬勋、次子唐舆昭同登进士,扬勋授湖广太守、舆昭任南雄推官(后落籍始兴,成为粤北粤中宗支始祖),三子唐文翁任山西平阳分巡道。而扬勋次子唐震(后落籍海南,成为海南宗支始祖)是文、武“双科”进士,历任三江提督、广南帅守、琼州刺史等职,晋太傅、授光禄大夫。唐震长子唐叔建任琼山县尉,落籍海南后,办义学、兴礼教,丘浚、海瑞、王佐等海南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唐氏的门生。唐舟和唐亮是“父子进士”:唐舟,明永乐二年进士,任江西新建知县、衢州通判、监察御史、浙江巡按等职;唐亮是明永乐十六年进士,历任泗州判官、詹事府主簿、宁国府同知等职。唐胄和唐穆也是“父子进士”:唐胄是明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北京户部左侍郎;唐穆是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给事中。唐鼐是明成化十一年进士,历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山东按察使等职。


古代雷州是骆越百族杂居之地。宋、元以来不断有中原特别是闽地移民、贬官骚客迁徙流放和官兵离任退役留居雷州。唐菽林离官后不回原籍,却率家人、随从等众迁移雷州,是雷州唐氏移民始祖。唐氏墓群遗存的文物资料,反映了唐氏移民的开发、生活、发展历史,对研究雷民迁移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前一篇:秋游粤西三八:徐闻大陆南极村
后一篇:秋游粤西四〇:顺游合浦大士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