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粤西〇三:广州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

标签:
中山纪念碑云鹤华表明代古城墙五羊石像吕彦直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到了广州许多次,没有一次专门去越秀公园,可能是早先这里需要买票。现在这里免费了,成了市民来的最多的休闲之地。

来越秀公园的第一个目标,是这里的五羊石像。五羊石雕是代表广州市形象的标志性雕塑,建于1959年。1980到1990年代,这可是非常著名的,那时候总来广交会,就是没去拍它。那时正值大跃进,所有的作品都必须有领头的,就设计了一只高高在上、嘴叼稻穗的领头羊。五羊石像一共用了130块花岗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雕刻而成。

以四头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一头口衔稻穗的高大公羊为造型,生动展现了羊化为石,将稻穗赠予岭南人民之传说。五羊衔谷的神话故事源于裴渊《广州记》,广州大概在唐以后就有羊城的别称。


来越秀公园的第一个目标,是这里的五羊石像。五羊石雕是代表广州市形象的标志性雕塑,建于1959年。1980到1990年代,这可是非常著名的,那时候总来广交会,就是没去拍它。那时正值大跃进,所有的作品都必须有领头的,就设计了一只高高在上、嘴叼稻穗的领头羊。五羊石像一共用了130块花岗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雕刻而成。

以四头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一头口衔稻穗的高大公羊为造型,生动展现了羊化为石,将稻穗赠予岭南人民之传说。五羊衔谷的神话故事源于裴渊《广州记》,广州大概在唐以后就有羊城的别称。

古城墙东起小北门,西迄大北门,共长约1100多米,断断续续,横跨越秀山。它是广州保存的惟一一段明代城墙,也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墙。

现存古城墙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上。是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三城合而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



现存古城墙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上。是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三城合而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

从历史上看,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大抵属拆墙派;而以政治历史闻名的城市,则属保墙派。1905年前后,上海和广州有人提出拆城墙的动议,招来国粹派的反对。1918年以后,广州开展大规模市政建设,城墙被全部夷平了,利用城墙基开辟马路,好像福州古城墙也是一样的待遇。

来的广州镇海楼,留下脚印。镇海楼的详情,另文再谈。
民国15年(1926)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议通过兴建纪念碑。民国18年1月动工,民国19年1月竣工。碑坐北朝南,高37米,13层,由花岗岩砌成。
来到中山纪念堂,矗立在纪念堂前正中央的孙中山铜像。1956年,由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的水泥像(表面镀铜,1998年后才更换铜像)。所铸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铜像下白色花岗岩的基座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大纲》的内容。
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设计者用四根大柱子(柱子位于四周的墙壁中),支撑着四个大跨度的钢桁架,像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的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托起八个主桁架,组成一个八角亭子。这是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


纪念堂飞檐飘卷,使用的琉璃瓦。中山纪念堂选用了孙中山先生生前最喜爱的宝蓝色琉璃瓦作为主色调。1963年,中山纪念堂曾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修,特别从广东佛山的石湾定制了宝蓝色琉璃瓦,重盖了堂顶瓦面,在保留原有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翻新。


“云鹤华表”,高插云天,雄伟俊挺,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柱顶祥云缭绕,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
前一篇:秋游粤西〇二:广州兰圃
后一篇:秋游粤西〇四:广州镇海楼(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