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粤东三四:博罗罗浮山朱明洞(下)

标签:
葛洪苏东坡洗药池青蒿治虐之源桃源洞天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咸和二年(327年),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

这一带,疗养院的将军楼。


这一带,疗养院的将军楼。

稚川丹灶位于冲虚观的右后侧,原“葛洪丹灶”是由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惠州,未赴任而先游罗浮时所题,明末清初兵祸时散失。现“稚川丹灶”四字,由清朝广东督学使者吴鸿补书,葛洪字稚川。

洗药池传说是葛洪和妻子鲍姑平时洗制采集中草药的地方,池旁有一苍劲巨石,呈椭圆形,宽4米,高3米,这是古钓鱼台,临池的巨石上有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题咏:“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


“丹石祈寿世”是罗浮山唯一由外籍人士题刻的摩崖石刻。意思是修道之人通过炼丹、服丹祈求长生不老。作者全秉薰(1858-1927年),朝鲜人。他在罗浮山潜心修道十年,拜于古空蟾道人门下,最终习得全真教派的内丹经法。落款中使用了孔子纪年,这是比较罕见的。

清代道光年间的摩崖石刻。

青蒿治虐之源碑。2015年10月6日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屠呦呦团队于1972年成功发现了青蒿素,据介绍其重要灵感来源于曾在罗浮山修道的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一则

参观葛洪博物馆。以葛洪文化、罗浮山中医药文化为基础,该馆主要以动画、VR、4D电影等声光电技术手段以及300余件历史文物,主要展示葛洪夫妇生平事迹、著作、医学的贡献。

内经图。为气功、小周天功法、百日筑基之秘要。以养性炼生为基础,图文并茂,其成书年代不详。近几百年来,在学术界有深刻影响,为儒释道三家修持所推崇。

陶瓷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

小时候的葛洪,苦读医书

清木雕贴金三官坐像

鲍姑介绍

陶碾槽

青花药罐

各式药罐

绿釉博山奁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有《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


后一篇:春游粤东三五:惠州西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