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粤东二三:深圳大鹏所城

标签:
大鹏所城海防展览馆刘黑仔东门楼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是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军事要塞,
深圳又别称“鹏城”,即源于此。

大鹏所城城门楼规模宏伟,保存了明清两代的规模、格局与整体风貌。全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北门于明万历年间被堵塞),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敌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

大鹏所城,隶属南海卫。大鹏所城在明清两代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是岭南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城门洞,就很有历史的痕迹。

宁静而古朴的大鹏所城,窄街小巷,石块铺道,道路两旁明清风格的房屋整齐错落排列;城内主要街道有南门街、东门街和正街等;

位于赖府巷的怡文楼,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面积36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有二层,两进三开间,中设天井,两侧各为一厅二间式格局。地面铺大阶砖,墙基为青麻石,上砌青砖,堆瓦屋面,硬山顶,般形脊。怡文楼是赖恩爵将军的书房,故又称“赖府书房”。内挂“崇兰书室”牌匾,后期曾作为赖氏家族儿童读书的书室。

300年前,客家人赖吾彪从广东河源只身来到大鹏,以竹篾手艺为生。而这位新移民的后代之中接连出了五名将军;他的独孙赖世超是正二品武功将军;赖世超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也战功卓著,接连被封将军皆为一品或二品官,因此大鹏所城赖氏史称“三代五将”。


赖恩爵出身将门世家,祖父赖世超以武举人起家,在道光朝初年官至武功将军;父亲赖英扬官至浙江定海镇总兵官;叔父赖信扬官至福建厦门水师提督、安鹭将军。除此之外,赖恩爵之弟赖恩禄官至福建晋江镇镇台,同样拥有将军官衔。

颍川堂。恩爵少时随父出任阳江,后在阳江入伍。历任兵士、把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等职。道光十八年(1838年)补海门营参将。道光十九年(1839年)赖恩爵指挥中国水师,在中英九龙海战中击败英军,取得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的胜利。战后道光皇帝赏戴花翎,封“呼尔察图巴图鲁”,并升授副将。

九龙海战后,赖恩爵升任南澳镇总兵。1840年10月,虎门守将关天培以身殉国。赖恩爵继任广东水师提督,从一品。1848年赖恩爵病逝,终年53岁。道光皇帝闻讯,谥封为“振威将军”。

像整座所城一样,将军第极其强调防御。一丈多的高墙严密围合,墙头嵌满碎瓷片,防止外敌攀爬。屋顶瓦面之下檩条密集排列,盗贼即使破坏瓦片也难以入内,府中随处可见趟栊门的孔洞,这是古人用木杆来做防盗门的痕迹,当真算是“奇妙的民居”。

溪侧间为住宅区,有三进三间。三厅、三天井、十二厢房。

建筑材料为青砖墙、红砖地、木梁架、石柱础。瓦顶式样为硬山顶,中有灰脊。

园拱门分西东。


1944年8月,东江纵队在赖恩爵振威将军第西座开办了首期青年干部训练班。学员来源主要为:一是原中共粤北省委辖下待审查恢复党组织的学员;二是原派去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工作的部分地下党员;三是各地方选送的党员及进步分子。随着东江纵队司令部从大鹏迁移到罗浮山,青干班亦随之迁移。

左堂署遗址。又称县丞署,是类似于县府衙门的军事办公场所,历史上的它管辖近百个村庄,同时兼管大鹏协军粮。


园拱门分西东。


1944年8月,东江纵队在赖恩爵振威将军第西座开办了首期青年干部训练班。学员来源主要为:一是原中共粤北省委辖下待审查恢复党组织的学员;二是原派去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工作的部分地下党员;三是各地方选送的党员及进步分子。随着东江纵队司令部从大鹏迁移到罗浮山,青干班亦随之迁移。

左堂署遗址。又称县丞署,是类似于县府衙门的军事办公场所,历史上的它管辖近百个村庄,同时兼管大鹏协军粮。

侯王古庙是祭祀汉代留侯张良的庙宇,始建年代不详,根据现存建筑遗迹判断,现存建筑为清末重修,六七十年代,侯王古庙被作为公社粮仓并进行了拆改,庙门的花岗岩石对联尚完整,上阴刻楷书“灭项兴刘多妙计,庇民护国著奇功”。

庙里展出多种清代的西洋钟。



大鹏所城东门楼内侧。


庙里展出多种清代的西洋钟。



大鹏所城东门楼内侧。

“大鹏协副将署”遗址,实际上是“协台衙门”遗址,已无遗存。

来到北城楼广场,这里成了休闲好地方。

北城门遗址,上面的建筑都是新的。



来到北城楼广场,这里成了休闲好地方。

北城门遗址,上面的建筑都是新的。

大鹏仓大使署遗址,这里是古代囤放军粮的粮仓。现在的大鹏粮仓为五十年代末人民公社在大鹏屯仓原址上扩建而成。

城内有多处守军将领的故居,至今保存尚好,但大多系私宅,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