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粤东十九:潮阳文光塔·灵山寺及大颠祖师塔

标签:
留衣亭舌镜塔道迹贤踪蔡楚生国保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潮阳文光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心地带,因其内部陈列千尊佛像,又称“千佛塔”,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塔边的国保碑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文光塔系平廊楼阁式砖石结构,内空心,有八面七层,每层有拱门圆窗、置石栏杆,塔内螺旋石梯122级,塔门配雄狮1对,塔端置红葫芦。
文光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坐北向南,石斗拱承抬檐廊楼阁式,石砖筑造。塔身各层平座因石造之故,挑出短浅。塔内各层有螺旋形石级相连;底层塔门向南第2至第6层,每层都有4门通塔廓,门外有石栏。

文光塔集宋、明、清古塔建筑艺术于一身,对研究中国古塔建设的形制变迁和修建经验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光塔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为一体,是中国古塔建筑文化的特例之一,该塔也是潮阳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

明代崇祯十年的潮阳邑侯漆公鼎建文光塔记。



文光塔集宋、明、清古塔建筑艺术于一身,对研究中国古塔建设的形制变迁和修建经验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光塔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为一体,是中国古塔建筑文化的特例之一,该塔也是潮阳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

明代崇祯十年的潮阳邑侯漆公鼎建文光塔记。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时任潮阳知县唐文藻全面修缮,且在塔门顶有石匾大书“文光塔”,左刻“嘉庆乙亥孟冬”,右刻“豫章唐文藻立”。塔门两边刻有唐文藻的题联:“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

门锁着,无法入内。


来个文光塔的俯视图




门锁着,无法入内。

园内的蔡楚生塑像。蔡楚生是中国电影历史上享誉国际的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1934年的《渔光曲》,曾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荣誉奖”,标志着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赛事上崭露头角。他也是中国电影史上唯一被列入世界电影艺术家之列的导演。他是潮阳人,上海出生,电影作品有《都会的早晨》《新女性》《迷途的羔羊》《渔光曲》《共赴国难》《南国之春》《粉红色的梦》《王老五》《前程万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来个文光塔的俯视图

下一个目的地是位于潮阳铜盂龙山湾,素有“道迹贤踪”的美誉的灵山寺。介绍它是粤东著名古刹之一,在粤东地区的知名度仅次于潮州开元寺。

灵山寺高处一座塔——千佛塔。塔仿棉城文光塔格式构筑,高19米,七层八面,塔顶为层叠式,六角锯,玲珑透巧。全塔为规格花岗岩石砌构,从一层到三层,每层塔内周围石壁上雕刻石佛三百多尊,三层总共1000尊,故名“千佛塔”。塔内有螺旋石阶,登上第三层,可瞰视灵山全景。

这是灵山寺的正门,门匾上书的是“灵山护国禅院”。护国禅院的称谓,是唐朝释宗皇帝于长庆二年(822年)正式钦赐匾额的,可惜原物已经不存在了。碑额字是“敕赐灵山开善禅院记”,碑文为潮州前七贤之一的潮阳进士许申所作。这块青石精刻的古碑也是寺院承蒙“皇恩”的物证。




达摩祖师,同治年间的壁画。

不少殿堂很高大。

这是著名的“舌镜塔”,是灵山寺创始人大颠和尚的墓。唐长庆四年(824年)大颠在这里“圆寂”,时年93岁,埋葬于寺侧。它是潮汕地区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完整的古墓。

据明代《隆庆潮阳县志》载:大颠墓塔建后三年,开塔重修,僧人见大颠尸骨容颜如生,头发指甲俱长,于是未搬动而重建;唐末又重修,开启墓塔后,见大颠尸骨已化,“唯舌根尚存如生”。修复后人称“瘗舌冢”;

宋朝至道年间,县秀士郑士明又开塔修墓,见塔中舌根已溶化,仅存“古镜一圆”,所以后人称“舌镜塔”。

这座墓塔的形制为唐代风格,外观是一个倒悬的圆钟形,底座八角形,四周刻有花卉飞龙走兽图案,雕刻和造型都具有唐代建筑古朴粗放、庄重浑厚的特点。

飞龙体短,足大尾粗,张牙舞爪作戏宝状,矫健有力,与现在龙的造型明显不同。另外,单狮戏双球、麟奔罴逐的姿态也各具特色。

墓前的石台,如同蜡烛。

灵山寺经过历朝的修建扩大,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三进深,为土木结构,分三厅六院九天井,东楼西阎,房40间;前为观音殿,中是大雄宝殿,后是二层的大颠堂及藏经楼。


不少殿堂很高大。

这是著名的“舌镜塔”,是灵山寺创始人大颠和尚的墓。唐长庆四年(824年)大颠在这里“圆寂”,时年93岁,埋葬于寺侧。它是潮汕地区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完整的古墓。

据明代《隆庆潮阳县志》载:大颠墓塔建后三年,开塔重修,僧人见大颠尸骨容颜如生,头发指甲俱长,于是未搬动而重建;唐末又重修,开启墓塔后,见大颠尸骨已化,“唯舌根尚存如生”。修复后人称“瘗舌冢”;

宋朝至道年间,县秀士郑士明又开塔修墓,见塔中舌根已溶化,仅存“古镜一圆”,所以后人称“舌镜塔”。

这座墓塔的形制为唐代风格,外观是一个倒悬的圆钟形,底座八角形,四周刻有花卉飞龙走兽图案,雕刻和造型都具有唐代建筑古朴粗放、庄重浑厚的特点。

飞龙体短,足大尾粗,张牙舞爪作戏宝状,矫健有力,与现在龙的造型明显不同。另外,单狮戏双球、麟奔罴逐的姿态也各具特色。

墓前的石台,如同蜡烛。

灵山寺经过历朝的修建扩大,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三进深,为土木结构,分三厅六院九天井,东楼西阎,房40间;前为观音殿,中是大雄宝殿,后是二层的大颠堂及藏经楼。

东西两边有钟鼓楼,寺院周围还有果木树林83亩,环境十分清幽。
大颠禅师毕生著述颇丰,计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及《金刚经释义》,自书《金刚经释义》1500卷,《法华经》、《维摩经》各30部,诸经已亡佚,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有日本续藏经本和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拔木坞。传说灵山寺建寺木材为大颠禅师福建化度而来。这个故事类似于济公和尚的。


路边的“留衣亭”。相传这里是韩愈离开潮州之前与大颠留衣作别的地方。
前一篇:春游粤东十八:南澳岛·总镇府
后一篇:春游粤东二〇:陆丰玄武山及元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