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冬天·福州上街侯官古村

标签:
田螺姑娘护镇塔侯官县城隍庙镇闽将军庙杂谈 |
分类: 闽都十邑 |
福州的冬天,阴雨天多多,潮湿的到处都要出水。去年的小沽,还是满脸稚气。假日里是遛娃的好时机,走起。

汉镇闽将军庙。镇闽将军大概指的就是西汉的韩说、杨仆、王温舒三人。旧时每年一到节庆期间,侯官百姓都要抬着三位将军塑像在村里村外巡游。


再到江边走走,建县时,侯官成为闽江流域重要港口之一,凡福州西行的轮船都要在此靠泊运载旅客,装卸货物。渡口有高水位客船码头,作为横江渡船及客班船停靠地。


由于道路交通不便,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侯官村古渡口仍是很多人前往省城的起点和中转码头。那时候如果要写信寄到侯官村,地址只要写上”福州西门外侯官市”就可以了。不少商贾择居侯官村,村民姓氏多达近30种。

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地处闽江西岸,是1300多年前侯官县的行政中心,入选我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来到这里,发现不少古建筑已经焕然一新。

螺女庙边的古榕树,枝繁叶茂。


庙里后殿主要是观音殿。

前殿为螺女阁。田螺姑娘的传说是中原汉文献对福建文明最早的记录之一早在一千五六百年前的《搜神记》和《搜神后记》中,就明确记载了“侯官”田螺姑娘的故事。


螺女庙边的古榕树,枝繁叶茂。

螺女庙始建于东晋安帝年间,为侯官人谢端为感恩田螺姑娘所建。原址位于螺女江畔斗米岐。现在的庙应该是近年新建。

庙里后殿主要是观音殿。

前殿为螺女阁。田螺姑娘的传说是中原汉文献对福建文明最早的记录之一早在一千五六百年前的《搜神记》和《搜神后记》中,就明确记载了“侯官”田螺姑娘的故事。

塔为楼阁式石构实心塔,四角七层,单层须弥座。每层各面均设有神龛,并浮雕有佛像、团窠、花卉等,四面转角处雕饰大力士,简朴端庄别致
东汉建安元年始设置“侯官县”,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官员机构设置不断变更,“侯官”作为一个县管辖的地盘也时大时小。直至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侯官县县治设在今侯官村,管辖范围包括现福州市区及闽侯县的一部分,还包括当时尚未分出的古田县、永泰县等。


侯官曾是闽江全流域的水路交通枢纽之一,侯官地处闽江和乌龙江分流处,既是闽江全流域的水路交通枢纽之一,明朝著名诗人曹学佺路过此地时写诗道:“解缆已更市,榜歌犹未残”“日泻帆光淡,江澄塔影寒”。

侯官排涝站

侯官市古建筑群落


侯官排涝站

侯官市古建筑群落

侯官因水而兴,也因水而毁。南宋梁克家撰写的第一部完整而翔实的福州地方志《三山志》,对此有十分具体的记载:“侯官县:州西南百步。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置。治州西江岸水陆三十一里。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省入闽县。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执政时),析闽县西十二乡复置。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洪水漂坏,后团练观察使郑叔则奏,移入州城。”
城隍庙前竖立着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的“重修城隍庙碑”,石碑上刻“吾乡之祀城隍也,自唐武德中置县而始,厥后县有治。贞元初,邑改,庙仅存焉”。

道光二十一年的“重修城隍庙碑”,告知了后来人如下几点:其一,侯官祭祀城隍的风俗从县治迁移至此就开始了;其二,侯官村自唐武德年间到贞元年间约160余年一直是侯官县的治所;其三,在之后侯官县治迁到福州城内后,城隍庙也一直保存在村内,并没有因县城的迁移而废除。

侯官城隍庙地处闽江旁,华棣山麓,而华棣山是旗山的一个支脉,旗山从闽侯县上街镇向东延伸到南屿镇一带。由于唐初侯官置县,带动了旗山一带的开发,唐宋旗山沿途建有“九庵十八寺”,就是经济繁荣和交通发达的产物。


道光二十一年的“重修城隍庙碑”,告知了后来人如下几点:其一,侯官祭祀城隍的风俗从县治迁移至此就开始了;其二,侯官村自唐武德年间到贞元年间约160余年一直是侯官县的治所;其三,在之后侯官县治迁到福州城内后,城隍庙也一直保存在村内,并没有因县城的迁移而废除。

侯官城隍庙地处闽江旁,华棣山麓,而华棣山是旗山的一个支脉,旗山从闽侯县上街镇向东延伸到南屿镇一带。由于唐初侯官置县,带动了旗山一带的开发,唐宋旗山沿途建有“九庵十八寺”,就是经济繁荣和交通发达的产物。

城隍庙占地1300平方米,内有戏台、拜亭、看楼、钟鼓楼、大殿等建筑。走进去藻井很招眼。

戏台的雕塑

庙里色彩鲜艳,感觉像是新修的不久。大殿,该殿面阔三间,抬梁穿斗式木结构架,建筑基本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


戏台的雕塑

庙里色彩鲜艳,感觉像是新修的不久。大殿,该殿面阔三间,抬梁穿斗式木结构架,建筑基本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

大殿正中供奉的城隍便是号称“福建都城隍”的周苛。周苛,史载为秦末汉初人,和弟弟周昌原先都是秦朝泗水郡内的小吏。刘邦在沛县起义后,发兵攻破了泗水郡,周苛兄弟二人便追随刘邦反秦,转战四方,立了不少战功。刘邦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将之引为心腹,信任有加。




庙旁一座八角凉亭,后面的巨榕树枝繁叶茂,为游客提供了幽静的休息之地,

汉镇闽将军庙。镇闽将军大概指的就是西汉的韩说、杨仆、王温舒三人。旧时每年一到节庆期间,侯官百姓都要抬着三位将军塑像在村里村外巡游。


再到江边走走,建县时,侯官成为闽江流域重要港口之一,凡福州西行的轮船都要在此靠泊运载旅客,装卸货物。渡口有高水位客船码头,作为横江渡船及客班船停靠地。

福州古代以水路交通为主,侯官村地处闽江南岸,与北岸的荆溪镇遥遥相对,闽江在此分流为乌龙江和白龙江,这里的江段可谓航运“黄金水道”。

由于道路交通不便,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侯官村古渡口仍是很多人前往省城的起点和中转码头。那时候如果要写信寄到侯官村,地址只要写上”福州西门外侯官市”就可以了。不少商贾择居侯官村,村民姓氏多达近30种。

面对水气漫漫的江面,或许可以学着孔老夫子感叹一声,逝者如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