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2024-01-23 06:54:00)
标签:

灵井许昌人遗址

天宝宫

钧窑

怀帮会馆

受禅碑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21年11月1日,我们在禹州和许昌的几个点吃了许多的闭门羹。首先是禹州的怀邦会馆。
禹州怀帮会馆位于老城区西北隅十三帮街,又称覃怀会馆,是清代怀庆府籍的商人在禹经商期间,于清同治年间集资修建,至同治十一年三月落成。怀庆府,府治河内县,明辖六县,清辖八县。范围为今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的原阳县所辖地域。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怀帮会馆原占地15亩,是由祭祀神灵的神庙和进行商业议事活动的会馆馆设两部分构成,是一处以神庙为主,规制完备、功能齐全的古建筑群,较之禹州城中其它的会馆建筑,在建筑艺术和质量品味上,均堪称首屈。素有“十三帮一大片,抵不上怀帮一个殿”之民谣。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天宁万寿寺,俗称天宁寺,是禹州城区内最古老的一座佛刹,位于北街古钧台今市老一高级中学院内,现在尚存留有破旧的大雄宝殿和山门两幢古建筑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天宁寺始创建于北魏时期,在金朝末年曾遭受战争破坏,后经元、明数次重修。据史书记载,当时寺内除供奉皇帝御赐的符验和敕书外,还存放有宋仁宗的御书。清代数百年间,一直是香火旺盛的禹州首寺,并代行管理着禹境50多处寺院的佛事活动。民国初期,禹州兵灾匪患频发,寺院香火衰废,僧侣纷纷离去。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如今,破烂的大殿也进不去瞧瞧,只能看看沿街的山门。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禹州市区的钧官窑址博物馆。是全国的钧瓷专业博物馆由主展馆、遗址本体保护和钧瓷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进不去,只能在门口溜达一下。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国保单位,钧台钧窑遗址就在路边。钧官窑遗址于1964年被发现,197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保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钻探资料显示,该窑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350米,总面积30多万平方米,堆积层平均厚度为1米左右,较厚处有2米以上,可见当时这里瓷业之盛。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钧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史地位独特。在禹县钧台与八卦洞附近发现的钧瓷窑址,烧造规模和产品质量皆为禹县诸窑之冠。更重要的是,文物工作者还在这里发现了震动陶瓷界、构造奇特的宋代钧窑,即现在位于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院内的1号窑(北保护房双火膛窑)。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1973年至1975年,文物工作者连续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在发掘过程中,他们共开探方14个,发掘面积700平方米,清理出窑基、作坊、灰坑等遗迹,发现了大批窑具、瓷器、瓷土等建筑材料。人们发现该处窑址所烧造的瓷器种类丰富,既有钧瓷、汝瓷、影青瓷,又有天目瓷和类似于扒村窑瓷器的白底黑花用瓷。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许昌天宝宫,位于建安区西北25千米艾庄乡艾庄村北。始建于宋嘉熙四年(1240年),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观为宫。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天宝宫是道教宫观,坐北朝南。庙院分七进,中轴线上有山门、拜亭、岳飞殿、关王殿、老君殿、玉皇殿、雷祖殿、三皇殿、祖师殿,两侧有廊庑、禅院、掖门、斋舍。整个宫观布局严谨壮观。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在元代统治者推崇下,真大道教流传日益广泛,天宝宫因是当时真大道教第九祖、第十祖弘法布道的场所,影响也日渐增大,被尊称为第九、第十祖祖庭。天宝宫历经元、明、清、民国数百年的风雨沧桑,现存大殿5座,其他殿宇4座,以明、清建筑为主。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灵井许昌人遗址是我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2007年和2014年两次发现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灵井许昌人遗址第11层是国内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包括湖相、漫滩相(湿地)堆积物为背景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是人类狩猎、肢解动物、加工兽皮、石器、骨器的工作营地,属原地埋藏类型。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2008至2011年在上层(第5层)出土细石器、牙制工具、早期陶片和雕刻艺术品等,对于研究东北亚细石器的传播与发展、细石器的制作技术和华北地区陶器的起源等,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美国《科学》杂志2017年3月3日发表论文称,人类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在临颖县城南15公里的繁城镇汉献帝庙里,如今还存立有两通闻名中外的碑刻:“上尊号碑”与“受禅碑”。它们的珍贵之处在于,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三绝碑”,还标示着中国历史上三国历程的开启。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借用别人的图进门瞧瞧。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受禅碑》为圭首碑,高310厘米,宽110厘米,厚30厘米,有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3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记载了汉献帝让位及曹丕接受禅让的史实。 书法上,其笔画稳健流畅、略带楷意而具有装饰意味,结构方正、均衡而有动态感,章法规整和谐。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公卿将军上尊号碑》为圭首碑,高370厘米,宽119厘米,厚33厘米,有穿,额题篆书阳文“公卿将军上尊号奏”8字。碑阳22行,碑阴10行,共32行,满行49字,记述公卿将军46人呈魏王曹丕奏章,力劝曹丕接受禅让,代汉而继天命的史实。 书法上,其字形工整划一,疏密匀整,姿态峭丽,主笔夸张,波挑明显,圭角外露,虽其雄强之风还流溢于表,却已开晋至北齐、北周隶书华媚之先河,与《受禅碑》等风格相近。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繁城镇边上的受禅台,为中国唯一的禅让活动纪念地,台高20米,长宽约30米,筑成于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是当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的地方。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代。受禅大典的盛况,裴松之引《献帝传》注云:“魏王登坛受禅,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可见其炫赫隆重。
豫约金秋89·吃了禹州和许昌几个国保单位的闭门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