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四十年再聚会:连江青芝山(上)
标签:
百洞山林森董应举鳌湖蝙蝠洞 |
分类: 闽都十邑 |
许久不来这里的博客了,好像认识的朋友留下的都很执着,赞一个。退休了吧,时间感觉也多了些,上有老,下有小,还是挺忙。抽空出游,也抽空看看许多没有处理过的照片,看看也发一些吧,也不讲究这里能够保留多久了,人生不也就一个过程?
青芝山开发历史悠久,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琯头官宦工部左侍郎董应举,开始在青芝山拓荒选胜,名胜始出,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开发史。

上山伊始,下起了小雨,天气预报是阴天,天有不测风云,老了老了也就更有体会。

林杰同学热情,特地安排了当地的导游妹子给大家讲解,一路妙语生花。


上山伊始,下起了小雨,天气预报是阴天,天有不测风云,老了老了也就更有体会。

林杰同学热情,特地安排了当地的导游妹子给大家讲解,一路妙语生花。

青芝山岩石、石洞上留有不少名人的石刻或题字,让青芝山更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

沿海高速路、福州东部快速道,让福州城区到连江更便捷,更节时。

岩下泉水,是泡茶的佳饮。


“佛在心头”,林森书。他早年丧偶不娶,无亲生子女,所以孤身一人,无所牵挂,只是笃信佛教。

岩下泉水,是泡茶的佳饮。

半山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矩形,四柱,平缓的歇山顶。“半山亭”匾额为陈宝琛应林焕章之请所题。亭前柱镌一联,陈彦超老先生所撰:“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虎门留战迹,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1934年林森回闽调解十九路军事变,住青芝山旧居,出资重建,改建成如今的样子。
董公祠是董公后人于1995年兴建的。董应举,字崇相,连江县琯头镇塘头村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进士。历任广州府教授、南京吏部主事、太常少卿、户部侍郎、工部侍郎、两淮盐政等职。

董公祠背靠莲花峰,那是青芝山的最高峰。天启五年,董应举为户部侍郎兼理盐政,后被巡盐御史陆世科弹劾,辞官后移居武夷涵翠洞讲学。

落职返乡后,他致力于开辟百洞山,艰苦经营,经常邀请文人墨客同游百洞山,写下许多诗句刻在石壁上,为家乡山水增添了许多秀色景观,有《崇相集》传世。

董公祠背靠莲花峰,那是青芝山的最高峰。天启五年,董应举为户部侍郎兼理盐政,后被巡盐御史陆世科弹劾,辞官后移居武夷涵翠洞讲学。

落职返乡后,他致力于开辟百洞山,艰苦经营,经常邀请文人墨客同游百洞山,写下许多诗句刻在石壁上,为家乡山水增添了许多秀色景观,有《崇相集》传世。

鳌湖,青芝山唯一的水景地,处于景区的中心位置。

当年的同学少年,如今的爷爷奶奶。

林森藏骨塔,是福州著名石匠蒋元臣承建,呈方形,塔基34.8平方米,高7.34米,十二层浮雕组合体。塔碑正面镌刻有:“参议院议长林森藏骨塔”十字行书,这十个字是由胡汉民所题。民国时期,琯头属于闽县。

林森一生淡泊明志,对青芝山情有独钟,自称“青芝老人”。因钟情于青芝山美丽的百洞风景,便在青芝山东侧购得一地,筑啸余庐而隐居于此。1943年8月,林森逝世,葬于重庆双河桥歌乐山林园。因此,林森存骨塔的墓塔其实是衣冠塔。

前一篇:宅家小记·梅峰福道
后一篇:毕业四十年再聚会:连江贝里蟹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