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2022-05-10 07:56:18)
标签:

旅游

定觉寺

河朔图书馆

陀罗尼经幢

望京楼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卫辉望京楼位于市内古城东北隅,我们一路过来都是小路、小巷。望京楼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盖楼于万历十九(1591)年冬动工,万历二十一年(1593)秋竣工,为明潞简王(朱翊镠 )思母所建。说到大明的潞简王,就是我们上午才去过他的墓园。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望京楼实际只是老百姓的俗称,崇本书楼才是本名。望京楼举目可及的“诚意坊”,如同君王头上的皇冠,可惜我们无法登楼参观。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望京楼平面呈长方形,坐北向南,砖石结构。共分两层,外壁用青石砌筑,内壁用白石镶筑,外壁中间有白石腰檐。第一层东、西、北三面共有四窗,为券顶,青石窗棂残迹尚存。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介绍说第二层原有五间歇山式大殿,名曰:“崇本书楼”,是供潞简王父子藏书和习书画的宫室。崇本书楼已毁,大殿柱础尚存。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诗人王绶青书写《登望京楼》:平生几番登斯楼,牧野大地一目收,遥望京畿咫尺近,家国情怀抒乡愁。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清廷于顺治二年(1645年)正式颁行“圈地令”,凡明藩王府田产、家产等皆可由八旗将士跑马圈占。因卫辉离京城遥远,京城来的王爷便将潞王府雕花门窗等精致物件和贵重木料悉数拆下,运往京城。从顺治五年到顺治七年的两年时间,潞王府928间房屋被拆殆尽,其中包括望京楼上做工精美的五间“崇本书楼”大殿。所幸,望京楼高大坚固,拆除实在艰难,才得以保留下来。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卫辉陀罗尼经幢原属于宁境寺,岁月变迁,寺院已经不存在,经幢还立在原来位置,宁境寺旧址成了卫辉宾馆,经幢被罩在酒店大堂里,卫辉经幢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陀罗尼经幢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用青石雕刻对接而成,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八楼七级,通高6米,壮若石塔。该幢原立于室外,后来卫辉宾馆在其原处建造大厅,使其置于大厅之内,原址保护,点赞。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开运”是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的年号。后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其石刻艺术存世极少,故此幢十分珍贵。幢的基座分为二层,底层是直径为1.50米的须弥座,总高为1.80米,底层须弥座的下枋为方形,下枭雕有十六瓣覆莲装饰,中间束腰部分为八角形柱体,上枋雕成十五瓣莲花形状。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上层须弥座的束腰部分也为八角形柱体,与底层中间束腰部分一样,八个角上各雕有壶门一个,内有雕像一尊,似为使乐人。再上枋为八角形,上雕覆莲。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幢身系上细下粗的八棱柱体,高1.70米,它的八面皆刻有陀罗尼经文。在幢身的正面(南面)首行楷书阴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九个大字。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幢顶部可分为七层,总高3.88米。第一层,接幢身之上,可分两面部分。下部为圆柱状,环刻浅浮雕图案。上部为一八角形宝盖。第二层为一圆柱体。绕柱雕有五条盘龙,南面正中开一尖拱形小龛,龛内所雕坐佛造像,已不存在。第三层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八角形体,底部有八个斜面,上雕八个飞人正凌空飞舞,衣带飘扬。上部分圆形,绕四周雕刻有四组建筑,四组建筑之间用以回廊联结。第四层可分三部分。下部为一圆形仰莲小座、中部分方形柱体,四面均有雕像一铺。上面为圆形仰莲状小盖。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第五层有三部分组成。下部分圆柱体,绕圆柱浅浮雕有六组狮首衔环,之间有缨络联结。中部为八角形柱体,每隔一面刻有长方形浅龛,龛内各雕有一力士像,在素面上刻有楷书文字,但多已漫漶,中部为一八角形屋顶状宝盖,在八棱体的截面上刻有“回”形图案,顶部每面雕有瓦垅七行,檐下刻有角梁,飞檐,刻工精细,比例协调。第六层也有三部分组成。下部为雕刻的多层仰莲图案,中部为一风化的柱体,上部为圆形宝盖,在宝盖的边缘凿有八个圆形小瓦,似是挂风铎而致。绕圆雕有帷幔形状浅浮雕,第七层为一完整的葫芦形宝珠。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新乡市区,我们来参观河朔图书馆旧址。该地址位于卫河公园内。该园坐落卫水河畔,初建于1924年,是为纪念辛亥革命时期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直至牺牲的暴质夫、张宗周二位烈士修建的。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建于1935年的“河朔图书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在解放后是为新乡市唯一的图书馆。直到1980年左右新建了市图书馆以后,这里改为“新乡市群众艺术馆”。该馆创始人是出生于江苏武进一个书香世家的唐肯,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后裔,他早年留学日本。1933年,唐肯调任河南省第四行政区新乡专员公署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和新乡县长。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1938年2月新乡沦陷后,河朔图书馆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做了兵营。1945年日本投降后,河朔图书馆由人民政府接管。1949年9月建立平原省,在原河朔图书馆舍成立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年10月,又成立平原省图书馆。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河朔图书馆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由三层四角攒尖顶式的主楼和左右两层单檐歇山顶式的配楼组成,脊饰为清宫式做法,为建筑更添几分肃穆。配楼两侧墙外各有一个宽敞的阳台,由汉白玉栏杆环绕,显得浑厚典雅,挺拔俊秀。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平原省图书馆”,这是解放后新乡市唯一的图书馆,集中了原太行行署和冀鲁豫行署的藏书以及河朔图书馆的藏书。平原省虽然只存在短短的3年,但当时的平原省图书馆,却收藏了一批珍贵书籍。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虽然河朔图书馆历经繁华变迁,但依然不失庄重典雅之势。河朔图书馆的设计出自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之手,堪称杨廷宝中年时期的佳作。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公园内的姜太公钓鱼。看到塑像,才想到姜太公可能是这一带人。《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也。”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曰:“(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水湍浚急也,人亦谓之采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这里介绍的姜太公故里,位于卫辉市西北十二公里处。据说还保留着许多姜太公的历史遗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庙、姜太公吕望表等。不过久远的人物故里,大多是因为旅游开发,如果有出土文物佐证,倒是可以去看看。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卫河分支在园内绕过,把园子一分为三,因而并不算大的公园内有三座拱桥。因为公园临河,树木花草繁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所以这里一年四季都是人们休闲锻炼娱乐的好地方。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当日最后来到定觉寺,本想看看保留在这里的另一个经幢,来了才知道这座已经列为国保文物的尊胜陀罗尼经幢,已经搬到了新乡市博物馆。唐开元十三年立(公元725年)的文物,只能以后有机会再见了。

豫约金秋48·卫辉到新乡的三国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