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辉县潞简王墓坐落于新乡市北部凤凰山下,依山据岭,俯瞰卫水,整个陵园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布局工整,庄重威严,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也是国务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主潞简王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穆宗朱载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唯一同一母弟。其陵墓建成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完全仿照万历皇帝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被誉为“中原定陵”。


这是潞简王墓的大门“潞藩佳城”。潞简王墓城门高10米、面阔21米,为规模宏大的无梁殿建筑,为历代帝王陵寝建筑所罕见,单檐歇山顶绿色的琉璃瓦。
佳城外墙南北长324米,东西宽147米,城墙高达6米,全部用青色石条垒砌,整个城垣坚固而规整。

城门有三个拱门供进出。根据介绍,经历了近四百年的沧桑之变,潞简王墓的几处高大巍峨的木结构建筑已毁,墓室内大量珍贵文物也早被洗劫一空,但现存的明代建筑及大量的石雕和碑碣仍蔚为状观,

中间的九级台阶上,是又一个牌坊。此石牌坊为墓区内建筑群的门户,是一座仿木结构的石刻建筑物,全以榫卯相接。其结构为三间四柱,各柱及大小额枋正反面,以高浮雕手法镌满云龙宝珠图案,皇家风范十足,明前绦环板正面精刻径尺楷书“维岳降灵”四字,

明间二柱正面阴刻对联一幅,上联为“龙卧太行绵玉牒”,下联为“凤栖瑟水濯银璜”。在正脊的中央圆雕两条立式缠龙,头顶宝珠,脚踏海水,各面南北,其神色充满哀戚之情。


城门有三个拱门供进出。根据介绍,经历了近四百年的沧桑之变,潞简王墓的几处高大巍峨的木结构建筑已毁,墓室内大量珍贵文物也早被洗劫一空,但现存的明代建筑及大量的石雕和碑碣仍蔚为状观,

中间的九级台阶上,是又一个牌坊。此石牌坊为墓区内建筑群的门户,是一座仿木结构的石刻建筑物,全以榫卯相接。其结构为三间四柱,各柱及大小额枋正反面,以高浮雕手法镌满云龙宝珠图案,皇家风范十足,明前绦环板正面精刻径尺楷书“维岳降灵”四字,

明间二柱正面阴刻对联一幅,上联为“龙卧太行绵玉牒”,下联为“凤栖瑟水濯银璜”。在正脊的中央圆雕两条立式缠龙,头顶宝珠,脚踏海水,各面南北,其神色充满哀戚之情。

该墓的祭碑共有十通,现尚存原碑八通,均为龙首方跌,且有巨石雕成的碑楼。
碑后既是宝顶,硕大宏伟,宝顶仿帝陵形式,圆形,砌条石,高达9米有余,直径40米,周长130米,内填土,如此规制,无论体量还是用料,在历代王陵中都属罕见。南部正中开一券门,内有甬道可达宝顶之上,地宫位于宝顶下。
前一篇:豫约金秋43·辉县县城的三国保
后一篇:豫约金秋45·辉县潞简王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