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992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2022-05-04 07:27:42)
标签: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辉县潞简王墓坐落于新乡市北部凤凰山下,依山据岭,俯瞰卫水,整个陵园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布局工整,庄重威严,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也是国务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墓主潞简王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穆宗朱载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唯一同一母弟。其陵墓建成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完全仿照万历皇帝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被誉为“中原定陵”。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墓区前首,是一座以高浮雕二龙戏珠为主体纹饰的石牌坊,上刻“潞藩佳城”楷书。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石坊边上有国保碑。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过石坊进入神道,两旁排列石人、石兽15对,形象有文臣、獬豸,狻猊,麒麟、骆驼、象、羊、马及神化了的其它怪兽,或立或蹲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十数对动物挤在这短短的甬道两侧夹道欢迎,左右品种完全一样,但公母有别。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石人、石兽均采用整块青石雕成,四百多年来,虽经历代沧桑,风雨剥蚀,仍保存完好,细部纹饰清晰,实为难得的一批艺术珍品。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石刻仪仗群,共设石兽14种,远远超过了明孝陵、明长陵石兽6种的规制。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走完神道,一座用汉白玉砌成的三孔券御河桥横跨在护城河上。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这是潞简王墓的大门“潞藩佳城”。潞简王墓城门高10米、面阔21米,为规模宏大的无梁殿建筑,为历代帝王陵寝建筑所罕见,单檐歇山顶绿色的琉璃瓦。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佳城外墙南北长324米,东西宽147米,城墙高达6米,全部用青色石条垒砌,整个城垣坚固而规整。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城门有三个拱门供进出。根据介绍,经历了近四百年的沧桑之变,潞简王墓的几处高大巍峨的木结构建筑已毁,墓室内大量珍贵文物也早被洗劫一空,但现存的明代建筑及大量的石雕和碑碣仍蔚为状观,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中间的九级台阶上,是又一个牌坊。此石牌坊为墓区内建筑群的门户,是一座仿木结构的石刻建筑物,全以榫卯相接。其结构为三间四柱,各柱及大小额枋正反面,以高浮雕手法镌满云龙宝珠图案,皇家风范十足,明前绦环板正面精刻径尺楷书“维岳降灵”四字,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明间二柱正面阴刻对联一幅,上联为“龙卧太行绵玉牒”,下联为“凤栖瑟水濯银璜”。在正脊的中央圆雕两条立式缠龙,头顶宝珠,脚踏海水,各面南北,其神色充满哀戚之情。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石坊南北两面共置抱鼓石四组,鼓石下部雕多层仰腹方座,座的正面和左右两侧垂掉装饰巾,巾角又下垂一环,图案设计精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石牌坊以北为享殿前门(棱恩门)遗址,现已复原为面阔五间中开三间宫门一座。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棱恩门没了,遗址还保存着原来的飞龙石刻。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进入享殿前门两侧有谕祭碑数通,其中有南明福王立的谕祭碑。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门柱的飞龙雕刻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该墓的祭碑共有十通,现尚存原碑八通,均为龙首方跌,且有巨石雕成的碑楼。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潞王介绍中展出的圣旨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月台前的石狮子,很威猛。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月台前的飞龙石刻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月台一角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上了月台为享殿遗址。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享殿后为棂星门,为园寝第三道石牌坊,二柱单间,左右各嵌两块青石板。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石雕一样精美,可惜有些残破。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进入棂星门即进入陵园的第三进院,首先看到的是五个高大无比的石五供,其后置一石供桌。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供桌后为一高台,高台上立“敕封潞简王之墓”石碑一块,碑额“皇明”,碑阴为墓主生卒年月,原有明楼建筑已被毁。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碑后既是宝顶,硕大宏伟,宝顶仿帝陵形式,圆形,砌条石,高达9米有余,直径40米,周长130米,内填土,如此规制,无论体量还是用料,在历代王陵中都属罕见。南部正中开一券门,内有甬道可达宝顶之上,地宫位于宝顶下。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宝顶地下便是地宫,地宫距地面3.8米,总面积达 185平方米,由前、中 、左、右五个殿堂组成,全部为石结构的拱券式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地宫正中也有石五供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据说潞简王和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病逝后,潞简王朱翊鏐闻讯大恸,三月后随母而去,享年47岁。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潞简王地宫前室左右是两耳室,门高约两米,地面清扫干净,不见一物。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潞简王的棺椁安放在后殿。横放三具棺椁,中间为潞简王,左右是其二妃。明史记载:“翊鏐居藩,多请赡田,食盐无不应者”;“景藩除,潞得景故籍多达四万顷。”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在二妃棺前,摆放有出土四方石墓志铭,字迹尤清晰可辨。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由于万历皇帝就只有这一个亲生兄弟,他对这个亲弟弟纵容无度,是皇族家庭中少见的,终其一生,万历皇帝几乎任其妄为、无力、无法约束。潞王因此也就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豫约金秋44·辉县潞简王墓(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