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合龙桥岩寨和月也歌堂平寨独柱鼓楼程阳永济桥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我们在三江程阳八寨,住在平寨,也就是景区的中心。清晨一看,实际上是在寨子的一角,靠着外面的菜地。当然,鼓楼也就在眼前。

林溪河,就在菜地边流淌。河水南下,汇入融江,去了柳州的方向。

昨晚见过的合龙桥,清晨还是比较幽暗。

河边有观光步道,适合漫步消食,没事找事。


来到程阳桥,算是再见一回。程阳永济桥横跨林溪河,是典型的侗族建筑,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有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桥中亭子飞檐高翘;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程阳永济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廊、亭、塔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

说实话,程阳桥也就不到百年,1982年已经是国保单位了,这点很了不起。百年的风雨桥也经过了风风雨雨。1936年山洪爆发,程阳永济桥南面三个亭子被冲走,三年后开始修复工作,两年后修复完工。1984年,第二次洪水灾害,程阳永济桥被冲垮两个桥墩,永济桥再一次进行大规模修复,修复用了两年时间,现存的程阳永济桥是1985年重修的。

程阳永济桥是典型的侗族建筑,为木石结构大桥。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它的建筑特点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林溪河,就在菜地边流淌。河水南下,汇入融江,去了柳州的方向。

昨晚见过的合龙桥,清晨还是比较幽暗。

河边有观光步道,适合漫步消食,没事找事。


来到程阳桥,算是再见一回。程阳永济桥横跨林溪河,是典型的侗族建筑,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有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桥中亭子飞檐高翘;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程阳永济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廊、亭、塔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

说实话,程阳桥也就不到百年,1982年已经是国保单位了,这点很了不起。百年的风雨桥也经过了风风雨雨。1936年山洪爆发,程阳永济桥南面三个亭子被冲走,三年后开始修复工作,两年后修复完工。1984年,第二次洪水灾害,程阳永济桥被冲垮两个桥墩,永济桥再一次进行大规模修复,修复用了两年时间,现存的程阳永济桥是1985年重修的。

程阳永济桥是典型的侗族建筑,为木石结构大桥。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它的建筑特点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穿斗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在山区的民族地区中使用比较普遍。程阳永济桥桥亭桥廊的建筑便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杆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的两旁镶着栏杆。



思源亭,此井为村寨防火供水工程而建,1991年农历五月建成蓄水,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碑铭上有:“平寨饮水,幸党恩,饮水思源,建亭有志,名思源亭。”亭子为六角攒尖顶,亭子内有休息椅,是一个休闲纳凉的好地方。

继续在寨子中溜达。

桥前面的程阳山庄,主要是为旅游服务的。

程阳永济桥上有5个塔式桥亭,中央桥亭最高,为4层六角宝塔式楼阁,为挺颐式;中央桥亭两边各有一座略低一点的4层四角宝塔式楼阁,称东西台亭,为多重檐攒尖顶;靠桥头两端各有一座4层殿式楼阁,称东西墩亭,为多重檐歇山顶,集侗族鼓楼的三种基本造型于一身。桥亭之 间的瓦梁上,装饰有4个葫芦和倒竖的鳌鱼;每个彩绘檐角都有一只木雕仙鸟,色泽鲜艳。

桥中应该设计有神龛,现在中间很空。



程阳永济桥上有5个塔式桥亭,中央桥亭最高,为4层六角宝塔式楼阁,为挺颐式;中央桥亭两边各有一座略低一点的4层四角宝塔式楼阁,称东西台亭,为多重檐攒尖顶;靠桥头两端各有一座4层殿式楼阁,称东西墩亭,为多重檐歇山顶,集侗族鼓楼的三种基本造型于一身。桥亭之 间的瓦梁上,装饰有4个葫芦和倒竖的鳌鱼;每个彩绘檐角都有一只木雕仙鸟,色泽鲜艳。

桥中应该设计有神龛,现在中间很空。


程阳永济桥墩上为木梁伸臂结构,弥补因桥身正梁的杉木长度不足而出现的缺陷,桥墩上用重叠的四排粗壮的杉木组成梁,下面有两排各为九根杉木穿榫连成一体,呈天平形向两边悬挑,每摞一层向两边挑出一段距离(约2米);上面两排为每层四根粗且长的杉木同样用木榫连成一体,架于两个桥墩之间,承受桥梁的主荷载。




再从马安寨中穿过。
这里有一个“最佳地点”的提示,展示着侗族民居——吊脚楼和石板路。程阳侗族客栈保留了古越人的“乾栏”式木楼结构,一般分为三层,楼下有农具,养牛;二楼前半为外廊,内里有火塘,既有“祖宗”安居之地,又有烤火取暖、炒饭之地;三楼为卧室谷仓。


这个不起眼的建筑,就在新鼓楼的左边,建于道光二年(1821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三江境内发现的保存有石碑、木牌匾的古建筑,保存完好。

平寨独柱鼓楼,2014年9月建成,占地169平方米,高约25米,层数17层,造价150万元。平寨新鼓楼是八寨里檐层数最多的鼓楼,也是中国侗族地区鼓楼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


平寨独柱鼓楼,2014年9月建成,占地169平方米,高约25米,层数17层,造价150万元。平寨新鼓楼是八寨里檐层数最多的鼓楼,也是中国侗族地区鼓楼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

鼓楼内,中间一根高大的木头吶,赞一声。



思源亭,此井为村寨防火供水工程而建,1991年农历五月建成蓄水,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碑铭上有:“平寨饮水,幸党恩,饮水思源,建亭有志,名思源亭。”亭子为六角攒尖顶,亭子内有休息椅,是一个休闲纳凉的好地方。

继续在寨子中溜达。

过了桥,就回到了岩寨。我们算是转了八寨的一小圈。
前一篇:环游八桂08·三江程阳夜色
后一篇:环游八桂10·三江和里三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