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墓砖雕杂剧表演砖雕社火表演砖雕竹马戏砖雕二十四孝人物陶塑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山西博物院的明清晋商展厅,我们到现场看了那么多的大院,这里也就匆匆而过了。

太狮少狮图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历代剧作名家辈出,戏曲舞台遍布村镇,戏曲文物丰富多彩,有着“中国戏曲艺术故乡”的美誉。尤其晋南临汾一带,自古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成为宋元戏曲艺术成长的一片沃土。直到今天,我们仍能领略到异彩纷呈的戏曲文物遗存和经久不衰的戏曲艺术传承。
金代
元代
侯马市出土






侯马市出土

砖雕吹笛佣
金代
襄汾县出土

砖雕舞蹈佣
金代
襄汾县出土

砖雕装孤色
金代
襄汾县出土
宋杂剧、 金院本中扮演官员的角色。 宋吴自牧
《梦粱录·妓乐》:且谓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人……或添一人,名曰‘装孤’。

砖雕打鼓佣
砖雕吹箫佣
砖雕
金代
新绛县出土

砖雕方响佣
砖雕舞蹈佣
金代
侯马市出土

砖雕吹箫佣
金代
侯马市出土

二十四孝人物陶塑
金代(公元1115—1234年)
山西省稷山县马村4号金墓出土
高10-28厘米
二十四孝陶塑,以黄泥塑形,入窑焙烧而成。出土时,自东南角起以逆时针方向沿东、北、西、南四壁按号依次排列。这批陶塑当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古朴,颇具风采。所塑人物无论男女老幼,皆生动传神,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宛如一首首无声的乐曲,诉说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其艺术感染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宋、金时期,情节完整的“二十四孝”基本定型,由于当时统治阶层大肆倡导孝悌忠义,在此形势下,孝子故事不仅作为小说、绘画的重要题材予以颂扬,并在当时的戏曲中多有反映,很受观众欢迎。山西南部宋、金墓葬中多出二十四孝题材砖雕,山西稷山马村金代墓群4号墓出土的则是少见的立体泥塑。它们既是中华民族中“孝道”观念的生动体现,又是体现戏曲道德教化功能的实物资料。






竹马戏砖雕
金代
侯马市出土
社火表演砖雕(共6件)
金代。1965年侯马市出土。
高20厘米,宽39厘米。内容有蛮牌舞、乔妇人、村田乐、变阵子、扑旗子等。以儿童为主的社火表演,场面热烈欢快,构图朴拙,充满生活气息。宋以来民间乐舞百戏兴盛,从晋南金元墓葬丰富的砖雕中可见一斑。

八仙


八仙
1965年侯马市董明墓出土
高52-54厘米
砖雕人物八块,砖呈梯形,砌于该墓的八角藻井上,浮雕人物清晰逼真。八仙砖雕皆无题名,不能确认,根据一般传说中的装扮与其所执之物,判断这组砖雕所刻画的可能是李铁拐、蓝采和、曹国舅、钟离权、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等形象。无何仙姑,以徐神翁代之。从山西金墓中出土的几套砖雕八仙人物看,金代八仙人物系统尚未固定。

八仙题材剧目
金代
新绛县南苑庄出土
新绛县南苑庄出土
1981年,山西新绛县南范庄的金代墓葬中,共出土了一组九件乐舞社火表演砖雕。这九件砖雕分别砌于墓前室东、西两壁的障日板处,虽说砖面涂有墨但都是彩绘,壶门内则是以红彩衬底,用白彩勾勒边沿。

社火表演砖雕
金代
新绛县南苑庄出土
新绛县南苑庄出土
砖上雕刻的表演者面部眉目均用墨勾勒,个个裸身披帛,束着腰带,穿着黑鞋,步态踉跄,神情诙谐。有的敲击铜锣,有的吹奏横笛,有的肩扛大瓜,扭腰摆胯纵情舞蹈。

社火表演砖雕
金代
新绛县南苑庄出土
新绛县南苑庄出土
新绛县南范庄出土的砖雕,刻有两种表演形式,‘乔妇人’和‘瓜田乐’。‘乔妇人’其实就是一名男子乔装成妇人,其他人围着他唱闹嬉戏,在现在的社火中我们通常都能见到。而在砖雕上呈现的是两位表演者,一人男扮女装,穿着长袍披着头发,右手用手绢托着腮,故作恬怩。另一个人则拿着一把伞紧跟其后,步态夸张。‘瓜田乐’则是一人扛着个大瓜,表现出农民丰收的场面。这就是金代山西社火的表演场景,并且流传至今。

杂剧表演砖雕
金代
新绛县南苑庄出土
新绛县南苑庄出土

杂剧佣装孤色
金代
稷山县出土
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人。先作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作正杂剧,通名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装孤。”在南曲戏文中为生,如《张协状元》第一出尾:“末泥色饶个踏场。”


杂剧表演砖雕

杂剧伴奏乐队


戏台及杂剧俑
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
山西省侯马市董明墓出土
长77厘米,高105厘米,俑高20-22厘米
位于墓室北壁上部,为单檐歇山顶,两根八角形小矮柱上承台面,简洁精巧。戏台上有五个彩色戏俑,自左至右为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和副净等五个角色。其中末泥为主演,与以副末和副净做主演,以滑稽调笑为主要内容的早期杂剧不同,表明中国戏曲艺术正走向成熟。

杂剧表演砖雕

杂剧伴奏乐队

杂剧佣
金代
稷山县出土

金墓砖雕
金·大安二年(1210年)
山西省侯马晋光制药厂金墓
晋南是金代砖雕最集中的地区。墓室结构精巧,装饰繁复华丽,生活气息浓厚,颇多古代砖雕艺术的典范之作。这座出土于侯马晋光制药厂的金代晚期砖雕墓,体现出北方四合院南厅北堂东西两厢的格局。北壁堂屋墓主夫妇端坐,男女侍童侧侍,观赏南壁舞台杂剧表演场景:五个角色自左至右依次为:副末、副净、装旦、装孤和末泥。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活中戏曲流行的状况。






乐舞壁画
北宋
元·泰定元年
广胜寺明应王殿
广胜寺明应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