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侯休簋霸国倗国墓地绛县芮伯簋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西周时期,山西南部除了晋国之外,还有很多小国,也曾出土了许多珍贵的青铜器。譬如近年来绛县横水墓地出土的倗国青铜器、翼城县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霸国青铜器等。从大河口墓地的规模与出土青铜器的质量来看,霸国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小国。
战争是一种催化剂,晋国在征伐邻近小国的过程中,不仅扩张了领土,也形成了璀璨的晋文化。联系到历史上有名的“假道灭虞”的故事,霸国和可能和虞国一样被晋国所灭。很有意思的是,晋侯墓地出土的意见鸟尊与大河口墓地出土的一件霸国鸟盉形态非常相似。透过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人们能够领略霸国及其小国青铜文化的风采,追溯那些曾经辉煌过的晋南小国。
作宝簋
西周
西周
双耳间距24.2 厘米,口长径24.6厘米,短径20.8厘米, 腹深11.2厘米,
圈足径14.4厘米,高15.8厘米。

大河口墓地出土铭文显示,霸国国君不称"侯",故叔骨父簋铭之"侯"应非霸国国君。叔骨父为侯之子(或弟),不能继统为君,须别立宗庙,故侯为叔骨父另立宗庙,,此为叔骨父簋铭文的制度背景。簋铭"侯休作叔骨父庙"可与《礼记》"别子为祖"对读,即餉,实即竈祭。叔骨父簋所记祭行于新成之宗庙,与竈祭祈食,主生养的特征吻合。叔骨父为卿大夫,卿大夫祭竈与《白虎通》所记天子、诸侯、大夫皆"祭五祀"的祭祀制度相合,知《白虎通》所记为西周制度,而《礼记·祭法》所谓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的祭祀制度应非西周礼制。

伯簋

大河口墓地出土铭文显示,霸国国君不称"侯",故叔骨父簋铭之"侯"应非霸国国君。叔骨父为侯之子(或弟),不能继统为君,须别立宗庙,故侯为叔骨父另立宗庙,,此为叔骨父簋铭文的制度背景。簋铭"侯休作叔骨父庙"可与《礼记》"别子为祖"对读,即餉,实即竈祭。叔骨父簋所记祭行于新成之宗庙,与竈祭祈食,主生养的特征吻合。叔骨父为卿大夫,卿大夫祭竈与《白虎通》所记天子、诸侯、大夫皆"祭五祀"的祭祀制度相合,知《白虎通》所记为西周制度,而《礼记·祭法》所谓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的祭祀制度应非西周礼制。

伯簋
西周
大河口墓地是西周时期的霸国墓地,年代自西周早期延续至春秋初年。墓地2007年5月被盗发现,自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先后多次对墓地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共发现和清理西周墓葬2200余座,灰坑100多个。出土陶器、青铜器、蚌贝器、玉石器、骨器、漆木器、锡器等25000余件组。


2004年,山西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发生盗墓事件,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山西绛县横北西周墓地,开始进行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根据出土墓葬的形制、随葬器物以及青铜器铭文,专家们认为墓主为文献失载的倗国国君,其中一号墓为倗伯夫人墓,二号墓为倗伯墓。专家查阅了大量史料记载,都未发现关于“倗国”的任何记载,经过查阅大量史料发现,倗系隗姓,而隗姓属于狄人的姓,倗国是被商周中原文化同化中的戎狄之国。
仲筍人盉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倗国墓地发现于2004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文物考古部门进行发掘。该墓地属西周时期墓地,位于山西省绛县横水镇横。文献中没有关于西周时期倗国的记载,倗国墓地对于倗国历史地理范围、晋国都邑、晋初封地范围及早期疆域情况,晋国早期民族关系问题有重要研究价值。


仲筍人盘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铭文:仲筍人肇,作(宜刂)姬宝盘,其用夙夜,享于厥宗用,享孝于朕文祖考用,匄百福,其万年永宝,子子孙孙其万年用,夙夜享考于厥宗用。

兽面纹方彝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仅从陪葬礼器数量来看,倗伯对他的夫人毕姬真是疼爱有加,给夫人陪葬的鼎簋比自己都多两个,其他器物也多。考古人员推测,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毕姬的“姬”是姓,周天子姓姬,毕姬应是周天子之女或至少是王族之女,下嫁倗伯,血统比倗伯高贵。这个推测还有一个例证,就是毕姬墓中出土的周王室宰相送给她的青铜鼎,这个特殊的礼遇,说明毕姬来历非同寻常。另一种可能,也许在毕姬去世的时候,倗正是强盛之时,所以规格高,陪葬品也多。
兽面纹尊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倗姬鬲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弦纹鬲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绳纹鬲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倗姬盉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凤鸟纹盉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三角纹盉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兽面纹方座簋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西周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
敄父方觚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