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晋中民居装饰砖雕花脊常秉修常秉式郡伯第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常家庄园慎和堂大门悬挂的门匾为“郡伯第”这块匾额是在道光二十四年时,十一世常秉式被诰赠为正四品昭武都尉之后,其子恂、恽、悌、惺为他所立。
慎和堂是常家十一世常秉式(1795—1844)的老堂。常秉式是常万达三子常怀珮的第四子。常秉式在少年时就往来蒙俄跟着做生意,是常氏家族在商业发展中坚人物。常秉式的儿子常恽也是商界奇才,曾主持北常十大玉总号达十余年。


慎和堂正厅的建筑风格与节和堂、人和堂有很大差别。慎和堂的堂前有一条廊檐,廊檐下的正厅大门两旁是一排镂空木雕大窗,非常气派。正厅大门上悬挂匾额为:“乐天伦”
。
慎和堂正厅的楹联“摹书最易须是古人名笔,定武最佳所贵世有兰亭”。来自清代书法家罗源漳。



慎和堂堂主常秉式和雍和堂堂主常秉修是兄弟俩,两堂之间有弄衢相通。


继续回到明清街。

“武德第”前的“福泽”照壁。

雍和堂大门匾额“武德第”。这是在光绪三十一年,常氏第十四世常书春为父亲常立叙获诰赠正五品武德骑尉所立的匾额。武德骑尉是清朝的官阶名。大门楹联:“浩溥旁通诗书上不许俭,雍容儒养衣食边只要勤”。来自清代常麟书。常麟书是常氏家族的十四世,是清末时山西省内外享有盛誉的教育家和经史学家,常家学者的代表人物。




慎和堂堂主常秉式和雍和堂堂主常秉修是兄弟俩,两堂之间有弄衢相通。


继续回到明清街。

“武德第”前的“福泽”照壁。

雍和堂大门匾额“武德第”。这是在光绪三十一年,常氏第十四世常书春为父亲常立叙获诰赠正五品武德骑尉所立的匾额。武德骑尉是清朝的官阶名。大门楹联:“浩溥旁通诗书上不许俭,雍容儒养衣食边只要勤”。来自清代常麟书。常麟书是常氏家族的十四世,是清末时山西省内外享有盛誉的教育家和经史学家,常家学者的代表人物。

雍和堂二门。雍和堂堂主常秉修(1789—1858)的老堂。常秉修为常万达三子怀珮第三子。因性格内向毕生服务于常氏晋中本地商号。诰赠从四品朝议大夫。

雍和堂人丁较稀,秉修的重孙书春在地方任教多年很受好评,玄孙国华抗战初投身革命,后曾任沈阳教育学院副院长。常家庄园尽管是北方的院落,还是将西方的文化风格融入自己的居所,从其款式繁多的门式、窗式,可见一斑,雍和堂的“善安处”就是一处。



雍和堂人丁较稀,秉修的重孙书春在地方任教多年很受好评,玄孙国华抗战初投身革命,后曾任沈阳教育学院副院长。常家庄园尽管是北方的院落,还是将西方的文化风格融入自己的居所,从其款式繁多的门式、窗式,可见一斑,雍和堂的“善安处”就是一处。


清代晋中民居装饰砖雕二
清代晋中民居装饰砖雕六

清代晋中民居装饰砖雕七

清代晋中民居装饰砖雕八

清代晋中民居装饰砖雕九

清代晋中民居装饰砖雕十

雍和堂的正厅匾额为:“格致中和”。楹联来自清代常赞春:“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屯,欲是阳春有脚今朝先到柴门”。


清代晋中民居装饰砖雕七

清代晋中民居装饰砖雕八

清代晋中民居装饰砖雕九

清代晋中民居装饰砖雕十

雍和堂的正厅匾额为:“格致中和”。楹联来自清代常赞春:“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屯,欲是阳春有脚今朝先到柴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