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毗卢阁“龙云虎风”洞明代铁碑石佛堂唐代华严九会之碑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我们来到天宁寺前。该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最先开凿石佛堂石佛,相传有印度僧人“华严法师”在此讲经说法。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河东节度使李说夫妇捐赠巨资扩建天宁寺,使其成为千年的华严宗名刹。天宁寺历代都曾加以修建,现存殿庙已多为明、清所建。建于清顺治十一年的66级台阶和“登彼岸”石牌楼,突出了寺院的陡峭壮观气势。
抬头看到“第一山”匾。中国享有“第一山”之名的大山不下廿座,其中立有米芾“第一山”石刻者有十余座:山东泰山、河南嵩山、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陕西终南山、浙江杭州吴山、江苏盱眙南山、江苏南通狼山、四川富顺钟秀山等等。我觉得这里的牌匾也是哪里复制来的。
明代铁碑,碑身碑座是一体的,这种碑身与碑座用铁一起浇铸而成的碑刻,在中国的碑记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铸成铁佛之记碑》,明正德年间交城知县崔志仁撰文,记载当年百姓因祈雨而捐铸铁佛的始末。

穿过千佛阁下的“龙云虎风”洞,便进入了中院。

穿过千佛阁下的“龙云虎风”洞,便进入了中院。
殿前象形柱础。
上檐“毗卢阁”横匾系清康熙四十七年交城知县洪璟(字昆霞,安徽歙县人)手笔,中层“卦岳爻峰”匾,原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1607-1684)手迹,今请当代山西书法家阎俊(交城县人)重书下层横匾“万象森然”和楹联:秀阅疏林,历尽芙蓉千叠嶂。云穿古洞,别开兜率一重天。

东出“左汾”月门,通往卦山最早建筑石佛堂。经过一座灵塔。


毗卢阁西出“右吕”月门,有地藏殿和三教堂。
东出“左汾”月门,通往卦山最早建筑石佛堂。经过一座灵塔。

相传中国佛教华严宗初祖法顺(亦称杜顺)(557—640)曾在此山讲经说法,是华严宗的重要道场。又因为有太原节度使李说夫妇的捐助扩建而成为唐代华严宗巨刹。
石佛堂内外两进院落,里院正殿为“宝灯王佛殿”。

高达5米的唐代圆雕石佛,石佛双目低垂,面含微笑,形态逼真,为中国唐代石雕精品。两侧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胁侍左右,仪态端庄。



天宁寺内的唐代华严九会之碑


华题词“山形卦象”。

高达5米的唐代圆雕石佛,石佛双目低垂,面含微笑,形态逼真,为中国唐代石雕精品。两侧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胁侍左右,仪态端庄。



天宁寺内的唐代华严九会之碑


华题词“山形卦象”。
前一篇:秋游晋北之七二:交城·卦山古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