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真殿辽代塑像大型密宗组合石雕三龙琉璃照壁国保单位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大同观音堂位于城西郊,在去云冈石窟的路上就经过,作为国保单位,我们回城时顺访该寺庙,寺前有三龙琉璃照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双面照壁,为明代遗物。
寺院坐北朝南,分前后两院。布局紧凑,戏台、观音堂、三真殿、沿中轴线由前至后排列,迭层升高。所不同于一般寺院布局的是山门位于中轴线东侧,大大低于寺院地平。山门结构为砖券门洞。门额上书“观音堂”三字。前院有一倒座戏台,建造于离地数米高的券洞口上,洞下是古代车马人行之道。

我们从侧门进,首先看到的后面的三真殿。

我先到前门参观。戏台与正殿(观音殿)之间有腰墙相隔,进入腰门,左右两侧各有钟鼓楼和碑廊。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悬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前增置抱厦。来这里只有我们几位,不见其他游客。

大殿之内便是观音堂的“主角”,一组完整(由主尊、协侍、明王、护法组成)的大型密宗组合石雕,让我始料未及。

殿内正中有一尊6米高的石雕观音立像,头饰花冠直达屋顶,菩萨颊面丰满圆润、雕工精美、金装华丽,令人叹为观止,“观音丈六金身”看来名不虚传。

辽代的观音塑像,高到天花板了。


我们从侧门进,首先看到的后面的三真殿。

我先到前门参观。戏台与正殿(观音殿)之间有腰墙相隔,进入腰门,左右两侧各有钟鼓楼和碑廊。

根据介绍,寺创建于辽重熙六年(1037年),天辅六年(1122年)毁于兵火。明清时期多次修葺;现存建筑系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悬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前增置抱厦。来这里只有我们几位,不见其他游客。

大殿之内便是观音堂的“主角”,一组完整(由主尊、协侍、明王、护法组成)的大型密宗组合石雕,让我始料未及。

殿内正中有一尊6米高的石雕观音立像,头饰花冠直达屋顶,菩萨颊面丰满圆润、雕工精美、金装华丽,令人叹为观止,“观音丈六金身”看来名不虚传。

辽代的观音塑像,高到天花板了。

观音菩萨两边,有女童侍女像,非常接近日常生活。
上层即五间木构楼房,正中三间内塑观音、文殊、普贤像,四壁绘“普救老人”壁画多幅。走进去,感觉比较新。
后一篇:秋游晋北之四七:大同·关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