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城门南城门古长城绵山天下第九关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来到阳泉,自然就得加上娘子关,这是我们这回来山西走三关的第一关,早上从阳泉市区过来,40公里的距离, 开了一个小时。车子停在服务区,进门需要门票。实际上,你在路边就可以看到它。
娘子关,位于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处,号称万里长城第九关,是内长城上著名的关隘,传说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
眼前这座娘子关,是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2年)所筑。门楼上有“天下第九关”的匾额。这是南城门,娘子关的标志性建筑,许多介绍娘子关的文章或游记,都是以它为代表。
看看关门前的石子路,那都是古代人的脚步呀。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四字。
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此绵山可不是介休的绵山,发现山西同名的还不少。
进城了,感觉城门楼很新,城门的石头也很新,没有明代的那种历史感。
关城内还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建筑,这是古戏台。
娘子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居民多为明清时期的“军户”后裔。
从陡坡上长城,可以看风景,更可以观察整个关隘的地理地貌。居高临下,可以看出娘子关最高的是东城门。
看这长城,也应该是近年重建的。
娘子关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再加上长城的护卫。
石太铁路加上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这里成了通途。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管怎样,这里也是长城的一部分。
平定绵山,史书《方舆纪要》 卷40平定州: 绵山
“在州东九十里,一名紫荆山。周三十里,泽发水出焉”。《清一统志·平定州》 云:
“旧传介子推避晋文公处,中有介子推庙。”
600多米的重建的长城,再现当年的风貌。桃河、温河在此处汇聚而成绵河,东去河北,它曲折奔流,真是“襟山带水,金城汤池”,整个关城两翼是依山势蜿蜒起伏的长城,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十分险要。

长城不断延伸,在前方,还有没有修复的古长城底座、烽火台遗址。
走下长城,来到关城内,最醒目的是这东城门。东门又称外城门,雄伟坚固,门洞上方镌刻“直隶娘子关”五个字。只是直隶这两个字比较小。
这里,不少地方还在修缮,地上堆着许多建筑材料,不甚美观。
前一篇:秋游晋北之〇八:阳泉·关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