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闽越春秋“人”字形屋脊“迷墙”堤路遗迹闽越王无诸杂谈 |
分类: 闽都十邑 |
新店古城遗址公园今年刚开园,是一个以闽越文化遗址保护为核心,集文化展示、主题体验于一体的闽越文化公园。我们从市中心过来,穿过窄小的村中道路,有点距离。公园里矗立的闽越文化图腾柱,将这片土地的变化熔铸进石柱里,昭示着数千年来古人的繁衍生息和闽越文化变迁。

1996年起,福州开始陆续对新店古城遗址展开九轮考古,取得了一批考古研究成果。2001年1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整整20周年。
周边还是菜地,尚未完全建成,这里本来就叫古城村。
这塑像,应该是福州最开始为冶的标志性形象。按照已知考古文献,汉代在福州设置了第一个行政县—冶县。新店古城,是闽越王无诸入闽第一站,先有此城,后有冶城。
这天我们来的有点迟,展馆没开。来到这里,有时会难以分清究竟哪边是公园,哪边是村庄。大片的农田和公园的边界连成一片,农房白墙灰瓦,延续着公园内的建筑风貌,园内的砾石路面古城村的土路延伸,遗址公园就这样自然地融入周边的环境。
一组由三块巨石构成的浮雕墙“闽越春秋”,中间的雕像就是第一代闽越王无诸,他右手握着一把青铜剑,蛇图腾则体现在了他的左臂上。东侧为越王勾践,点出闽越国来自何处。
西侧,说明古代闽人的生活状态。说文解字:闽,东南越蛇种也。汉书·严助传
:“(闽)越方外之地,断发文身之民也,以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发现这里的文字说明有漏字。
来这里,依然是陪小宝逛逛,他笑开颜出场。
作为闽越国的城址,新店古城是闽越文化的命门,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的“根之所在,源之所系”。
吃上了。
汉代城西侧堤路遗迹
破船也要坐坐。
在遗址公园中,采用了大量不同材质的雕塑来进行意向性展现,再现了闽越国时期冶铁、宴饮、迎宾、甬乐等生活场景,具象地展示闽越融合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仿古城墙。
我去敲敲,内空的,应该是金属的。
《史记·东越列传》,太史公最早记录了闽越王。
靠北,遗址公园的正门。
“迷墙”将福州地区出土的汉代文物上的闽越图案文样镌刻墙上,古怪难辨,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字有较大的不同,早已失传。反映了秦统一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这样的汉代图案,在参观过的汉画馆中已经见过多次了。
咱小宝也要参与一番。

遗址公园内,三处白墙灰瓦的古厝群分外惹眼。据考证,这三处古厝群大概建于清末民国初,区别于城区传统建筑,是很有新店村地域代表的古厝。与城区三坊七巷古厝“几”字形屋脊不同的是,三处古厝群均为“人”字形屋脊,建筑采用悬山形式,屋檐出挑。
打造成文化产业区,引进商家入住。
遗址公园附近,还有森林公园、儿童公园和动物园。随着遗址公园的加入,这一片就可以多来了。
前一篇:成长记:陪逛福州晋安公园
后一篇:走马仓前山(一)烟台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