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晋北之〇二:山西大学堂旧址·太原崇善寺

标签:
文化旅游大悲殿岑春煊庚子赔款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位于太原市区的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和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一道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来的时候,正好是午后,学生们正在陆续地进入。山西大学堂创立于1902年,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由山西巡抚岑春煊和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兴建共同创办。
现址是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及太原市师苑中学校,大门口并列两个牌子。山西大学堂坐北朝南,以大厅为中心,东西对称,中部五层,楼顶部是四面钟楼,东西两侧为二层楼建筑。教学大楼和钟楼与避雷针形成“山”字,钟楼与大楼楼体形成“西”字,意指“山西”,整座大楼将“山西”两字巧妙地设计进去。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遵照教育部新的规章,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设立了预科和本科,从此山西大学校便奠定了以后文理多科的综合性大学的基础。
在1953年,山西大学堂(时称山西大学)中的山西大学医学院独立成为山西医学院(今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大学土木工程等4系独立建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1959年,在山西师范学院基础上再度恢复山西大学建制,使得山西大学堂血脉得以流传。
太原崇善寺在太原文庙的北面,前文已经说过,清光绪七年(1881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造了文庙。从此,崇善寺一分为二,文庙占了大部分地方,而仅占原寺面积四十分之一的大悲殿,就成为明代崇善禅寺的当然代表了。
崇善寺,始建于唐,初名白马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马皇后,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
明代以前,这里只是一个不大的寺院,有说它是隋炀帝巡幸太原时的行宫,还有的说它是武则天少时出家的旧址,如今山门右额的“宗唐遗址”四字,很可能就是源于这些传说。
进门一看,要看的大悲殿正在封闭维修,大失所望。
占地仅为九百平方米的大悲殿,虽然仅是原崇善寺的几十分之一,但它却保存着崇善寺的精华,保存着价值连城的宝物。藏经是它重要的宝贝。
崇善寺其他的建筑,都是光绪年火灾后重建的,缺少了古意。
砖雕《八仙过海》
匆匆一逛,大悲殿望门兴叹。下回有机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