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2021-04-11 06:28:55)
标签:

天然塔

五龙奔江

镇江阁

西坝岛

宜昌东站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在宜昌,回程还有半天时间,我们乘车来到江滨,首先到天然塔的附近。从青藏高原来的长江水,离开这里往东就算中游了。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东面的跨江大桥是宜昌往恩施、重庆的高铁线。桥的背后为五龙山,又称五陇山,位于长江右岸(南岸)葛道山下方,隔江望去,五峰蜿蜒如游龙奔江,故有“五龙奔江”之说,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江的对岸为磨基山,磨基山原名葛道山,它的传说有不少,据说东晋的道葛洪曾隐居在这里而得名,因为葛道山和主城相对俗视为“客山”,屹然高耸。相形之下,宜昌古城背依的东山,俗谓“主山”,山势蜿蜒平矮,显得卑弱了,风水家便认为受了“客山”的欺压。因而才需要这边建塔。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据1999年版的《宜昌市志·文化·文物》载:“天然塔位于宜昌城东南长江北岸,相传为晋代郭璞侨居夷陵时所建,明废。”郭璞字景纯,晋代河东闻喜(今山西)人,是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正因是名人效应,所以天然塔也逐渐成为夷陵古城的城标。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现在看到的塔,是清代乾隆时期重建的。历时三年告竣,“且于塔旁创立庙宇,陪以园亭,不数月而顿标壮观”。重建的天然塔为砖石结构,呈八棱锥柱形,底直径14米,七层,高45米,有石阶140级,每层四面有门洞,可沿石阶盘旋而上,远眺江上风光。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塔门面对长江,横额右匾上刻着“天然塔”和“大清乾隆五十七年”字样,镌有二龙戏珠彩云图,两边对联:“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旧有荆门山十二碚和蜀道三千里之说。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现在是国保单位,塔基旁有石碑说明。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塔底有雕刻的八大金刚托塔,形象各异,造型生动,可惜有残破。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现在的江滨,成了市民的休闲公园。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天然塔自建成之后,成为了宜昌的重要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除此之外,天然塔也是长江三峡的重要古航标,夜间,七楼上还有为航行船舶点的指路明灯。一位熟知天然塔的市民告诉记者,天然塔建造的地理位置非常奇特,无论是在上游还是在下游乘船,都可以看到这座宝塔。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从风水来说,塔建成后,每当旭日初升,塔身映入江中,宛如七节长鞭,正好打在五龙山上,够威够猛!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再来到几公里外,一样位于江滨的镇江阁,它始建于康熙38年,今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阁分四层,飞檐翘角,金瓦银脊。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原址本是杨泗庙,1987年拆掉新建了这座楼阁,确实壮观。可惜因为其他原因,没有上阁参观。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这一带,90年代来过,感觉熟悉。不过,当时只有葛洲坝,还没有三峡大坝。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对面西坝岛的庙嘴,一座高峻挺拔的“航运综合楼”建于八十年代初期,航运届称“庙嘴综合楼”。这楼成了船舶进出葛洲坝船闸的标志性建筑和指挥系统之一,多少年了,依然如故。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长江自西向东冲出南津关后,就结束了雄奇险峻的三峡之旅。“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长途奔袭、疲惫不堪的长江也该舒展一下身子了。水缓沙积,于是,在南津关下游三公里处,长出两个并列的江心沙洲:大者居宜昌古城之西,曰西坝;小者居西坝首部偏西北,曰葛洲坝。现在国人更加熟知葛洲坝,因为那里的水利工程。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午饭后,我们来到宜昌东站,开始了回家的高铁行程。不开车的长途,坐在里面就轻松了。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路过阳新,正是落日时分,窗外的独山湖,映照着金光。
三峡恩施行(34)宜昌江滨·回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