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山钟楼万州烤鱼刘伯承故居云阳张飞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万州,曾经的万县,川东重地,因为是最大的三峡移民区,迁入移民26.3万人,三峡库区有1/5移民迁移到万州,成为三峡移民的主要迁入地,规模扩大,变成重庆第二大城。90年代船游三峡,这回就脚踏实地地走走长江沿岸。
西山钟楼是国保单位,我们一早就来到这里。作为万州区城市较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万县八景”之一的“西山夕照”即以此命名,自1930年建成以来,一直是长江上游一大景观。钟楼呈八角型,底层为厅,有螺旋形铁梯直上楼顶。
西山钟楼是中外结合的建筑,造型精美,雄伟壮观,与上海海关钟楼齐名。
钟楼底厅矗立着一座高达5米、四面各宽1.3米的巨大石碑。这块巨石原是想给当时驻万县的最高军政长官王陵基做德政碑用的,他请了晚清拔贡出身万县三正镇人谢树璧来题写“处世格言碑”,碑体是一块致密的青石,字体遒劲有力,流畅大方,于1931年建成,碑文于1964年被磨去,后来刻上了毛主席诗词。
谢树璧,生于清光绪初年,他的家庭五世同堂,既是地主官宦之家,又是书香门第。“处世格言碑”文近千字,内涵丰富,文字精练,耐人咀嚼回味。这套格言的主旨是讲如何立志磨砺品德,处理人际关系,对待人生甘苦,自奉薄,责己严,待人宽,达到内心恬淡。
“做官是苦事,不是乐事;是利人事,不是便己事;是立名事,不是求利事。要明白这个道理才许做官。”这段文字源自万州西山“处世格言碑”。感觉和与当今的时代要求很一致。
1930年,当时的万县市政府发动商绅倡建西山钟楼,为的是统一海关计算商船船舶吨税的时间,并为长江上行驶的船舶起到航标和灯塔之用。在钟表尚未普及的年代,西山钟楼的大钟成了万州最著名的计时器,悠扬的钟声从此成为万州人心中最熟悉的记忆。
钟楼下的广场,成了市民锻炼的好场所。
来万州,当地的烤鱼不能错过,我们四个人来个两条,爽呀。
万州市区的另一处国保是天生城海拔328米,俯瞰长江,山势险峻,绝壁凌空,峭立如堵,从古至今皆被列为巴蜀胜景,有“天城倚空”的美誉,我们在城区很容易就看到它。专门去探访一番,另文再发。
离开天生城,就拐到距离50公里外的开县赵家镇的刘伯承故居。现在这里叫开州区赵家街道,说明城市化的步伐真快。故居离高速路口也就几公里。
可惜忘记了当天是周一,博物馆类的都关门,我们只能望门兴叹。发现好几部车的游客都和我们一样,只能在门口拍拍。
1892年12月4日,刘伯承诞生在重庆市开县赵家镇周都村张家坝刘家院子。刘伯承5岁时,随父辈分家,搬迁到离老屋100多米的后坡沈家湾居住。刘伯承在这里生活了14个春秋,直到1911年离家从戎投身辛亥革命。
刘家的祖籍原在湖北荆州府江陵县,后随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迁来这一带。刘伯承的父亲刘文炳读过几年私塾,家中还有三弟三妹,刘伯承率先。1989年,沈家湾刘伯承元帅故居按原貌修复,故居建筑是一栋青瓦土墙、半边茅屋的三合院,属晚清川东(现渝东)一带的普通农舍,当时仅有陋室三间,因兄弟姐妹增多,才又陆续建了几间。这张图来自网络。
下一站就是云阳了。走高速云阳出口,有个小的观景台。小江上的蓬溪河大桥,使得沪蓉高速笔直顺畅。
而三峡水库,让云阳也江面宽阔,大湖小湖一个接一个。
云阳,更因为有了张飞庙,而名声远扬。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最远的全迁县城。由旧县城云阳镇和云安镇、双江镇三镇合一组合搬迁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
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老县城,在32公里下游处的水中了。也来张网络上的图片。
与县城搬迁同步,著名的张飞庙,也搬到县城的对岸。随着景区的建设,新添加的文化商业设施,也在不断扩容。
傍晚,我们到了奉节,入住距离白帝城不远的酒店,传统意义上的川东,吃香喝辣是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