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国保之旅:莆田·元妙观三清殿

标签:
小西湖题刻古柳桥题刻陈俊卿东岳殿国保碑杂谈 |
分类: 八闽大地 |
来到莆田元妙观三清殿,这里正在举办第二届的书画展。红拱门,红地毯,红旗飘飘,很是喜庆的感觉。

国保碑都很新,看来当地有关方面很重视。

元妙观坐北朝南,现存山门和三清殿均为宋代所建,其旁还有清代建造的东岳殿、五帝庙、西岳殿、五显庙和文昌祠等。大约是城市道路多次改造,其地面比门前的马路低了许多。

元妙观,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重建,原称天庆观、玄妙观,清康熙时避讳改为现名。要进门参观,需要戴好口罩。

院落中的抬水雕塑,有意思。







国保碑都很新,看来当地有关方面很重视。

元妙观坐北朝南,现存山门和三清殿均为宋代所建,其旁还有清代建造的东岳殿、五帝庙、西岳殿、五显庙和文昌祠等。大约是城市道路多次改造,其地面比门前的马路低了许多。


院落中的抬水雕塑,有意思。

元妙观原来纵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清殿、玉皇殿(又名通明殿)、九御殿、四官殿、文昌殿,现在只剩下了山门和三清殿,均为宋代所建。

重檐歇山造,原面宽五间,明扩为七间,进深六间,殿内竖有20根木石连接大柱,现仍保存宋代建筑风格。与福州华林寺、宁波保国寺并称为江南古建之华。


重檐歇山造,原面宽五间,明扩为七间,进深六间,殿内竖有20根木石连接大柱,现仍保存宋代建筑风格。与福州华林寺、宁波保国寺并称为江南古建之华。

柱网由内外柱组成,石柱粗犷,柱头上下微作卷杀。结构以列柱上的阑额构成柱架,柱上用拱,明乳袱,明袱和柱枋等将柱架紧密连系起来,主斗拱作五铺作、斗底皿形;


大殿内的书画展,我没有参观,目标都在其建筑本身。




大殿内的书画展,我没有参观,目标都在其建筑本身。


朱继祚的“林泽游”、“古白湖”,留存的则是孤旅抗清的往事。
右面墙上突起的三座护亭,除了“宋孝宗赐陈俊卿札”碑,还有下南洋记载“泉州纲首朱纺,舟往三佛齐国,获利百倍。”的《祥应庙记》碑。而徽宗手书的“神宵玉清万寿宫诏”碑则以“不藏锋,不妥协,宁为玉碎”的瘦金体惊艳世人。

小西湖题刻
该题刻的两侧篆有一首五言诗。莆田城里旧时的西湖水镜美景早已不复存在。据介绍,当年立在西湖岸边的诗碑,系为明代兴化太守岳正(北京通县人,咸化六年即公元1465年诏任兴化知府)所题。


古柳桥题刻
古柳桥位于荔城南郊外,为宋代著名抗金英雄李富(莆田涵江洋尾人)所建;时因石桥附近绿柳成荫,故有此名。题刻上的“古柳桥”为明代兵部侍郎彭汝楠辞官后隐居柳桥村时所书。而嵌在墙上的那幅“演屿圣迹”石刻,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