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石令牌灯影石巴王宫白虎堂蛤蟆泉 |
分类: 鄂豫齐鲁 |
宜昌的三峡人家是现代建的人造景区,而巴人,据说是现代土家人的祖先。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巴人为中国西南古代民族,活动于商代后期到南北朝。传说巴人起源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县境内),最初称王的酋长名叫廪君,所以又称廪君蛮。巴人居住的地域大致先后在今重庆东部、陕西南部、湖北和湖南西部一带。

从唐末五代起,这些地区巴人不见于史籍,代之而起的是被称作“土”司、“土”兵、“土人”。宋代以后,这支以巴人后裔为主体成分的五溪蛮,逐步形成了土家族。所以,这里建巴王寨,有其历史渊源。

经过蛤蟆泉,这里号称天下第四。宋代以来就声名远扬,许多文人都留下了优美的诗文,如欧阳修的“蛤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黄庭坚的“巴人漫说蛤蟆碚,试裹新芽来煎尝”,陆游的“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

转过山头,就看到巴王寨了。依山而建,面水临崖。

我们从西寨进,直奔巴王宫。

为了让游客尽可能多地感受到巴人当年的生活场景,巴王寨里除了有展现巴人历史的民俗风情表演外,还在寨中布置了许多石碾、风车、太极图、纺织和农耕用具,还有刀枪等兵器,不一而足。

坚实的城堡和色彩斑驳、形态各异的图腾仿佛在给我们讲述一个古老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天然石板做瓦,身在自然,用在自然,长在自然。

高高在上的巴王宫,作为影视作品的场景,这里够格。

好几层高的敌楼,易守难攻。


巴王宫内,分布着巴王的寝宫、白虎堂、祭祖堂、兵器室以及学堂等。细节还真有讲究。

白虎堂,《后汉书》说:“禀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食人血,遂以人饲焉。”“坐堂白虎”,是巴人,
也是如今土家族不可战胜的保护神。


在博物馆看到过的文物,这里放大了作为装饰物。

巴王宫的正门,戴口罩的卫士,成了这个时期的特定场面。俺也来个端枪姿势,成为卫士的一份子。

巴王寨里还有民俗表演,我就不等了,伙伴三位好好欣赏,我要去寻找山上的灯影石。

一路好攀登。

居高临下的视角

面前还有一处观景台,不让游客登上。

记得八十年代的电影《巴山夜雨》有这样相似的镜头。

一路不停,来到灯影石的近前,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灯影石边的空穴。

脚力不足的朋友,有缆车可以乘坐。对我来说,能够不坐的尽量不坐。


从唐末五代起,这些地区巴人不见于史籍,代之而起的是被称作“土”司、“土”兵、“土人”。宋代以后,这支以巴人后裔为主体成分的五溪蛮,逐步形成了土家族。所以,这里建巴王寨,有其历史渊源。

经过蛤蟆泉,这里号称天下第四。宋代以来就声名远扬,许多文人都留下了优美的诗文,如欧阳修的“蛤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黄庭坚的“巴人漫说蛤蟆碚,试裹新芽来煎尝”,陆游的“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

转过山头,就看到巴王寨了。依山而建,面水临崖。

我们从西寨进,直奔巴王宫。

为了让游客尽可能多地感受到巴人当年的生活场景,巴王寨里除了有展现巴人历史的民俗风情表演外,还在寨中布置了许多石碾、风车、太极图、纺织和农耕用具,还有刀枪等兵器,不一而足。

坚实的城堡和色彩斑驳、形态各异的图腾仿佛在给我们讲述一个古老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天然石板做瓦,身在自然,用在自然,长在自然。

高高在上的巴王宫,作为影视作品的场景,这里够格。

好几层高的敌楼,易守难攻。


巴王宫内,分布着巴王的寝宫、白虎堂、祭祖堂、兵器室以及学堂等。细节还真有讲究。

白虎堂,《后汉书》说:“禀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食人血,遂以人饲焉。”“坐堂白虎”,是巴人,

楼上的不少房间,有场景展示。

在博物馆看到过的文物,这里放大了作为装饰物。

巴王宫的正门,戴口罩的卫士,成了这个时期的特定场面。俺也来个端枪姿势,成为卫士的一份子。

巴王寨里还有民俗表演,我就不等了,伙伴三位好好欣赏,我要去寻找山上的灯影石。

一路好攀登。

居高临下的视角

面前还有一处观景台,不让游客登上。

记得八十年代的电影《巴山夜雨》有这样相似的镜头。

一路不停,来到灯影石的近前,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灯影石边的空穴。

脚力不足的朋友,有缆车可以乘坐。对我来说,能够不坐的尽量不坐。

崖壁上有摩崖诗刻:唐僧师徒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这是郭沫若1961年9月的诗作《过西陵峡》。
后一篇:三峡恩施行(05)宜昌·三峡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