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恩施行(01)宜昌·三游洞

标签:
白居易苏东坡大悲洞张飞擂鼓台西陵峡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2020的第二次自驾走晋北,那是初秋的故事,民夫子大哥正在全面细致地发博,我就暂缓一下,先说说深秋的三峡恩施行。恩施地区旅游近年比较火,也是我之前唯一没有到过的湖北地级区域,加上三峡虽然船游过,也已经多年了,这回就设计的线路加上万州地区成了环形,宜昌出发,宜昌收尾。离开宜昌市区的第一站,就是西陵峡峡口的三游洞。

这是我曾经来过的景区,已经多年了,算是加深印象。

望江楼前,先拍几张。《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得荆州,以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 “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

上一次来三游洞,那是1998年的国庆节后,一晃就是22年过去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我们绕过据说整点有编钟表演的楚塞楼,来到张飞擂鼓台。西陵峡口,控巴蜀之交带,当水陆之要冲,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美称。

崖壁上,有观峡洞。因为道路好几条,那条路没走。

擂鼓台上,有标志塔。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东汉建 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所以有了这座擂鼓台的故事。

22年前的照片,好像没过多久。

擂鼓台后望乡台的至喜亭,1981年重建的夷陵三大景之一。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陕州知州宋庆基请被贬至夷陵任县令的欧阳修,为该亭撰写了一篇《峡州至喜亭记》,由家黄庭坚书写碑刻,亭以文显,这座小亭因而声名大振。

过古军垒遗址,来到最东头有摩崖石刻今古齐观。


又见三游洞。22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洞口外怪石,好像一只问天的大龟。

98年来,用的还是胶卷,现在数码,可以随意拍。白居易、白行简与元稹,来此诗意大发,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并由白居易做“序”而纪之,三游洞名称由此始。

望江楼前,先拍几张。《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得荆州,以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 “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

上一次来三游洞,那是1998年的国庆节后,一晃就是22年过去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我们绕过据说整点有编钟表演的楚塞楼,来到张飞擂鼓台。西陵峡口,控巴蜀之交带,当水陆之要冲,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美称。

崖壁上,有观峡洞。因为道路好几条,那条路没走。

擂鼓台上,有标志塔。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东汉建 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所以有了这座擂鼓台的故事。

22年前的照片,好像没过多久。

擂鼓台后望乡台的至喜亭,1981年重建的夷陵三大景之一。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陕州知州宋庆基请被贬至夷陵任县令的欧阳修,为该亭撰写了一篇《峡州至喜亭记》,由家黄庭坚书写碑刻,亭以文显,这座小亭因而声名大振。

过古军垒遗址,来到最东头有摩崖石刻今古齐观。

这里叫大悲洞,北宋黄庭坚在《黔南道中记》中记述“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同伯氏元明、巫山尉辛紘,傍崖寻三游洞。绕山行竹间,二百步许,得僧舍,号大悲院。才有小屋五六间,僧贫甚,不能为客煎茶”。

一尊佛像端坐,正对着涛涛东去的江水,背后的岩洞不大,看点不多。

两边的古老造像不少。

来个远景。北宋时期就有的大悲洞,到如今至少千年了,但现在看到的只有遗址,不见僧人。

这一侧,就是下牢溪。据说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忠州(重庆忠县)刺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赴任与元稹意外在此相遇,同游时发现了三游洞。

下牢溪大桥,上次来才建不久,主跨:160米,是三峡工程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的重点工程。

沿栈道前行,这一片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一尊佛像端坐,正对着涛涛东去的江水,背后的岩洞不大,看点不多。

两边的古老造像不少。

来个远景。北宋时期就有的大悲洞,到如今至少千年了,但现在看到的只有遗址,不见僧人。

这一侧,就是下牢溪。据说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忠州(重庆忠县)刺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赴任与元稹意外在此相遇,同游时发现了三游洞。

下牢溪大桥,上次来才建不久,主跨:160米,是三峡工程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的重点工程。

沿栈道前行,这一片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又见三游洞。22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洞口外怪石,好像一只问天的大龟。

98年来,用的还是胶卷,现在数码,可以随意拍。白居易、白行简与元稹,来此诗意大发,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并由白居易做“序”而纪之,三游洞名称由此始。
前一篇:岳阳,深秋的南津古渡